第三百八十五章:動蕩(2 / 2)

本來就是朱家的。

朱見深弄入內帑,並無不妥。

如此,皇親的處理,便在大明內有驚無險的完成了。

而有了錢的大明,也硬氣了起來。

軍隊改革開始深入。

禁軍也在各軍精銳到達後,正式組建,替換了原有的京營三大營和京郊諸軍。

同時軍器局也開始了燧發火銃和燧發火炮的打造。

不過因為是手工打造,燧發槍機又極其複雜。

所以產量並不多。

軍器局集中了一千名火銃工,加上一萬名學徒工,一月也才打造出十把合用的火銃。

為此朱見深大怒,嚴肅處理了工部幾個主事和軍器局上下後,命黔國公沐琮親自到軍器局監督製造。

還別說,這樣也確實讓火銃的打製加快了不少,一月可以打造二十到三十杆。

不過這還是不能讓朱見深滿意。

命沐琮再多募集,培養人手,要求一月最少也得在五百杆以上。

一年最少也得在五千杆以上。

沐琮無奈,隻得按此執行。

隻是人手是增多了,產量也上來了。

這質量就差許多了。

同樣的事情還有火炮的打造上。

除去火銃和火炮。

更讓朱見深上火的是,鋼鐵車和鋼鐵船也陷入了停滯。

首先是鋼鐵船,因為鋼鐵產量不足,質量不過關,焊接技術不如漢海王國,又沒有鍛壓機,車床技術。

所以大明如今根本打造不了一整塊鋼鐵。

而勉強打造後,又因為焊接密封不過關,而很快沉沒。

更別說船身設計,艙內設計對大明來說都是空白。

所以鋼鐵船幾乎一開始就停頓了下來,毫無進展。

至於鋼鐵車,原本工匠們打算用木輪加木製車廂替代鐵輪和鐵車廂。

但是很快工匠們就發現,鐵製轉軸太脆,同樣不能支撐起車輛。

於是工匠幹脆全部用木頭製作。

並成功打造了一輛木製三輪車。

但是他們很快發現木製三輪車的配重還不如馬車。

這一下就尷尬了。

而把三輪車增重,增大確實可以讓三輪車配重比馬車大。

但是這樣一個人根本騎不動,而要兩個,三個人,相互配合才能勉強騎動。

這一下更尷尬了。

而這也讓朱見深極為不滿意。

朱見深不信,也不解為何漢海王國可以,但大明不行。

難道大明真的差漢海王國很遠嗎。

為何漢海王國一月可以打造數萬把火銃,數千門火炮。

為何漢海王國可以打造在海上健步如飛的鋼鐵船,隻要一人就可以騎動的鋼鐵車。

為何漢海王國可以,但大明用盡辦法也打造不了。

仿製成功一個木製三輪車,還不如馬車拉得多。

這究竟是為何。

這個問題不僅朱見深不解。

張懋,彭時等人也不解。

這就和為何漢海王國能如此長距離配合作戰一樣。

對大明來說就是一個大謎團。

雖然如此,但大明的改革不會停下。

如今有了錢。

朱見深不在乎投入銀兩。

哪怕用人去堆,自己也得帶領大明追趕漢海王國。

打造火銃一萬人不夠,那就五萬。

五萬不夠,那就十萬。

反正如今大明不缺人。

十個工人加一百個學徒一月一把,白人就是十把,千人就是百把,萬人就是千把,要是有五萬人,不就可以一月打造五千把火銃了嗎。

所以朱見深下令,再次從全國招募能工巧匠。

我大明絕不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