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聽了,便轉述張明偉的話道:“他叫宋應星,江西南昌奉新縣人,舉人出身,因為一直考不上進士,便當了教諭。在此期間,他寫了好多著作,總結了他在趕考途中看到的所見所聞,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叫做《天工開物》。先生說,眼下他沒時間細心教導傳授,這個宋應星會是最合適地幫手來幫他!”
說到這裏時,她有點黯然,因為她其實是想做這個角色,但是,從昨夜記錄上就能看到,她的水平確實還不夠。
崇禎皇帝聽了,先是大喜,立刻答應道:“好,既然先生能用上,朕就立刻派人加急傳召。”
說到這裏後,他忽然也是有點黯然。
因為崇禎皇帝突然發現,又是一個人才,可這個人才並沒有在朝堂之上!果然,大明的人才選拔存在問題啊!
不過先生來了,當能補救這個問題!崇禎皇帝這麼想著,便又高興了起來,吩咐朱媺娖趕緊去休息,然後他竟然不管朝政,親自趕去兵仗局看看情況。
因為在他的眼裏,朝堂上亂成一團,與其去聽他們互鬥,真還不如先去幹點實事。再者說了,這和增強軍隊實力有關的事情,也是他最想迫切去做的。
……………………
崇禎十三年時,三十歲的方以智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有人向崇禎皇帝推薦方以智,崇禎召對德政殿,方以智“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後在京任工部觀政、翰林院檢討,同時也是太子的講官。
這個方以智,又與張溥、陳子龍、吳偉業、陳貞慧、吳應箕、侯方域等主盟複社,裁量人物,諷議朝局,人稱“四公子”,以文章譽望動天下。也就是說,他是複社中的領袖人物之一。
這一切,都得益於他的家庭出身,過著“衣紈縠,飾騶騎,鳴笳疊吹,閑雅甚都”的富貴文人的生活。
雖然他的生活,仕途等等,都因為這些而過得無比愜意。但是,不得不承認,他也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
如今他的官職很清閑,加上他的能量,也沒人敢管他,這大白天的,除了應付皇帝和皇子之外,他一般都不在官衙中,反而是在他自己的府邸做著他喜歡的事情。
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去做那些事情,而是在書房生悶氣。
自從好像天上掉下一個所謂的先生之後,方以智發現他失業了。
本來的話,他其實對於起草詔書,教皇子學業什麼的,並不怎麼看重。可是,等到他發現,有人比他還重要,把他給擠掉之後,他就鬱悶了。
“何德何能,竟然讓皇上稱其為先生,凡有事,言必問先生怎麼看?”方以智在空無一人的書房中發飆,“這必然是弄臣小人,看來非某出手不可!”
原本的話,他不屑和朝中那些蠅營狗苟一起,看到他們要彈劾那個張明偉,他就當個看好戲的,坐看他們狗咬狗。
結果沒想到,這一波又一波的彈劾,竟然一點都撼動不了那個張明偉。聽聞了昨日的結果,方以智終於沉不住氣了。
這不,在書房內煩躁著呢!
不過,等他寫了彈劾奏章之後,卻又覺得不好,便隨手撕了一扔:“我堂堂方某人,豈能無端彈劾。別的事兒我也不管,就讓他和朝堂上那些惡心人鬥去好了,唯獨學問這塊,定然要分個高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