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在大明,或者說在中華曆史上,一直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
哪怕是改朝換代,隻要擁護新的統治者,那麼孔府依舊能榮華富貴。
更不用說,在其他時間段內,榮華富貴就更是穩如泰山。
朝堂上,哪怕權傾朝野的權臣,不管是當年的張居正,還是後來的九千歲,風光之後便是清算之時。
可孔府,享受榮華富貴之餘,坐看朝堂爭鬥,可謂最是舒心不過。
之前的時候,不止是孔胤植,包括孔府中人,全都相信,隻要還有文官,隻要還有皇帝,孔家地位便不會有改變。
然而,讓孔胤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朝堂上出現了一個比張居正和九千歲權勢還要大的權臣,竟然開始出手對付孔家了!
這個興國公,真得是太特殊了!以至於在孔胤植這邊,真有點束手無策之感。
如果是一般的權臣,讀聖賢書出身,要是敢對付孔家,那就是欺師滅祖,會被全天下的讀書人所聲討。
可是,這個興國公,突然冒出來,誰也不知道他是師從哪個大儒。要不然,一封書信過去,就能解決不少問題,最少也能讓興國公談一談。
除此之外,這個興國公真得不知道怎麼搞的,說是格物致知,竟然格出了那麼多歪門邪道。更為可怕的是,這種歪門邪道似乎還自成體係,有威脅孔家學說地位的跡象!
別的情況下,孔家都可以坐視不管,但這個興國公的所作所為,是在動孔家的根基。
所以,孔家第一次參與進了朝堂上的事情。
孔胤植先是指使京師的孔大正去慫恿,讓京師中那些對興國公不滿的人,紛紛上奏請封王爵,把興國公架在火上烤。
不指望一次就扳倒興國公,可高處不勝寒,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卻是可以用的。回頭跌下來的時候,興國公必定會跌得很慘。
但是,他沒想到,這個事情壓根就沒成。並且還從這個事情中看到,當今皇帝對這個興國公的寵信壓根是有增無減。
沒辦法之下,孔胤植隻好退而求其次,不再想著對付興國公,卻想著能不能打擊興國公的新學。隻要不對孔家造成威脅,才不會管朝堂上的潮起潮落。
剛好,那個興國公所吹捧的什麼蒸汽機發生爆炸,還死了人,這就是個機會了。
但是,孔胤植萬萬沒有想到,就隻是鼓動人反對這個蒸汽機這麼一件小事,竟然讓興國公放棄了剿賊這麼重大的事情,立刻就趕回京師來。
從這點上看,這個興國公對他的新學重視程度,遠超其他。
這個事情,就更是威脅孔家的利益了。
為此,孔胤植收到孔大正的書信之後,還正在考慮下一步動作呢,就又傳來了這個消息:孔大正被知府衙門逮捕問案而此牢飯。
表麵上,這是孔大正自己的事情,但是,孔胤植卻是非常明白,這是興國公向他出手了。要不然,不要說區區一個知府,就是內閣首輔要動孔家的人,都會三思而後行。
“唉,大概情況就是這樣!”孔胤植說著,對大堂內坐滿的族老,歎口氣說道,“這個興國公,就是我們孔家的魔障,你們看誰有什麼好辦法?”
形勢有點嚴峻啊!
大堂內,這些族老都比較安靜,揪著胡子在想辦法。
過了一會,就見一個族老說道:“我們不管他便是,還能怎麼的?有祖宗庇佑,誰敢對我們孔家不利?”
“你這話說的,孔大正的事情,還不能說明什麼麼?”另外一個聽了,便立刻回答道。
“沒錯,我兒是替罪羊,那是為孔家而身陷牢獄之中,豈能坐視不理?”說這話的,很顯然是孔大正他爹了。
“如果孔大正行得正,坐得端,又如何會陷入大牢?不要把什麼事情都拿孔家來當擋箭牌!”
孔大正他爹一聽便怒了,當即喝道:“你不知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我兒做的那些事情,你那一房的,就沒有做過?”
“……”
這議事才開始個頭,就陷入了爭吵中。其他人也根據關係的好壞,分別加入兩邊開始吵了起來。
坐在主位上的孔胤植聽得一個腦袋兩個大!
本來事情就煩了,結果自家裏又開始爭吵起來,還嫌不夠亂?
最終,孔大正便拍了桌子,喝斥他們道:“如今是什麼時候,你們還為雞皮蒜毛的事情爭吵?那興國公是鐵了心要推廣他的那套歪門邪說,真要大行天下的話,孔聖之學還有多少人去學?我們孔家的根基不牢,這是千年未有之變局,千年未有之危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