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毛澤東與新中國經濟的方針政策(2 / 3)

再次,中國的私人資本主義工業,占現代性工業中的第二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態度,特別根據中國經濟現在還處於落後的狀態,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明確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需要盡可能地利用城鄉私人資本主義的積極性,以利於國民經濟的向前發展。在這個時期內,一切不是於國民經濟有害而是於國民經濟有利的城鄉資本主義成分,都應當容許其存在和發展。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經濟上必要的。但是中國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不是如同資本主義國家那樣不受限製任其泛濫的。它將從幾個方麵被限製——在活動範圍方麵,在稅收政策方麵,在市場價格方麵,在勞動條件方麵。”毛澤東明確提出:“限製和反限製,將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內部階級鬥爭的主要形式。如果認為我們現在不要限製資本主義,認為可以拋棄‘節製資本’的口號,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右傾機會主義的觀點。但是反過來,如果認為應當對私人資本限製得太大太死,或者認為簡直可以很快地消滅私人資本,這也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或冒險主義的觀點。”

毛澤東對新中國社會經濟成分狀況和黨的經濟政策的闡述,為建國初期的社會經濟改組乃至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指明了正確的導向。

第四,毛澤東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前景作出了科學的預見。

毛澤東首先承認中國的經濟遺產是落後的。但是,由於中國人民是勇敢而勤勞;由於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和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上世界各國工人階級的援助,其中主要是蘇聯的援助,中國經濟建設的速度將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當地快的,中國的興盛是可以計日程功的。對於中國經濟複興的悲觀論點,沒有任何的根據。毛澤東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發展前景的預見是符合實際的;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實現變落後的農業國為先進的工業國、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毛澤東這個預見,表達了中國的經濟建設如同中國革命那樣,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中國的興盛相信是可以計日程功的,駁斥了國內外反動派散播的種種悲觀論調。

隨後,劉少奇於1949年6月在《關於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針》的報告提綱中,對於這個重要問題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他說:解放戰爭快要結束,“今後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恢複與發展中國的經濟。”我國是一個產業落後,發展又不平衡的大國。“經濟建設對於我們黨是一個新的問題”,共產黨領導之下的中國,應該怎樣和采取什麼方針去發展經濟呢?劉少奇認為,首先應當明確“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經濟。”它主要由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小商品經濟和半自然經濟,這五種經濟成分所構成的國民經濟。此外,還有一些純粹的自然經濟,但意義不大。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居於國民經濟的領導地位,決定著中國將來的發展前途。因此,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針:“必須以發展國營經濟為主體。普遍建立合作社經濟,並使合作社經濟與國營經濟密切地結合起來。扶助獨立的小生產者並使之逐漸向合作社方向發展。組織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在有利於新民主主義的國計民生的範圍以內,容許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對於帶有壟斷性質的經濟,則逐步地收歸國家經營,或在國家監督之下采用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經營。對於一切投機操縱及有害國計民生的經營,則用法律禁止之。這就是說,在可能的條件,逐步地增加國民經濟中的社會主義成分,加強國民經濟的計劃性,以便逐步地穩當地過渡到社會主義。”其次應當明確今後中國的經濟建設必須反對以下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資本主義的傾向;另一種是冒險主義的傾向。“我們必須在今後的經濟建設中,經常地進行兩條戰線鬥爭,反對上述兩種傾向,以保證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的貫徹執行。”顯然,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針,是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過程中所應當采取的正確方針。

這個方針的製定和實施,使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從根本上改變過來,通過新民主主義經濟內部的矛盾鬥爭,逐步把它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經濟結構。這就是說,貫徹執行這個方針,改革舊製度,重新組織中國的經濟結構,以實現中國社會製度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是一個複雜的發展的鬥爭過程。因此,我們貫徹這個方針,各項工作都必須緊緊地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中心工作進行,並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過去,我們長時間處於艱苦複雜的戰爭環境之中,一切是為著革命戰爭的勝利,服務於革命戰爭。現在,我們已經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的人民政權,“如果我們在生產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盡可能迅速地恢複和發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並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所以,周恩來於1949年7月在全國工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地提出“我們上人階級要參加各種建設上作,而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恢複和發展生產。”我們的口號是:“恢複生產,建設新中國”。我們一定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國經濟變為自力更生的獨立的中國經濟。“隻要我們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把牛產恢複起來,發展起來,我們就有把握建設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