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一塊沒有樹木與灌木叢的空地,我想到河邊休息。當我在河邊彎腰掬水的時候,從河堤上飛出一隻淡青色的小鳥,距離我的頭頂不到一米,看起來好像身有殘疾或有傷。它飛過我的頭頂,掠過草地,飛入了最近的灌木叢。看到我沒有追趕,而是停在了河邊,它便高聲尖叫,喊出了自己的伴侶。這是帶斑的加拿大威森鶯。我在書中並沒有發現關於這種鳥築巢的介紹。我現在有機會觀察一下它的巢,它的巢裏麵鋪滿了幹草,建在河堤上,距離水麵剛過半米,容易受到雛鴨或鷸的威脅。我在巢中發現了兩隻雛鳥和一枚帶有斑點的蛋。咦,這兩隻雛鳥怎麼不一樣?其中一個雛鳥的個頭很大,幾乎占了一半的鳥巢,並且它的叫聲要比自己的同伴響亮很多。它們才出生多長時間,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我明白了,這一定是褐頭牛鸝幹的好事。我抓起這個闖入者的背,將它丟進了河水中。它剛剛出生,身上還沒有長羽毛,看著它在河水中簌簌發抖,被河流衝走,我有些不忍心。大自然就是這樣殘忍,傷害了它,卻救了兩條生命。否則,不到兩天,加拿大威森鶯的兩個孩子就會被這個大個子害死。正是因為我插手,才讓一切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逃避做父母的責任,將自己的卵產在其他鳥的巢中,真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奇觀。褐頭牛鸝就是這樣做的。當人們計算它的數量時,很容易就會發現這種小悲劇時常發生。同樣,在歐洲,杜鵑也是這麼做的,知更鳥和各種鶇類鳥常常是受害者。而褐頭牛鸝更加可惡的是,它總將自己的蛋產在比自己個頭小的鳥的巢中,並且它的蛋孵出得早。由於它的孩子出生早,個頭又大,受害者的雛鳥在搶食時總是被欺負,它又長得極快,原住者很快就會餓死。宿主便清理屍體,全心全意地撫養“子女”。
體積小的鶯類和翔食雀經常成為受害者,偶爾雪鵐也會不知不覺地上當受騙。有一天,我在樹林裏一棵高大的樹上,看到一隻黑喉林鶯正在喂養褐頭牛鸝的幼鳥。當我向一個老農說起這件事時,他非常地吃驚,這種事情發生在他的樹林裏,他卻一點兒都不知道。
在這個時節,褐頭牛鸝在森林中四處飛翔,尋覓著合適的鳥巢產卵。有一天,我坐在森林中一根原木上休息,就看到一隻褐頭牛鸝鬼鬼祟祟地在空中盤旋,慢慢地靠近地麵,動作詭異神秘,在距離我將近五十米的地方,消失在灌木叢中。
過了一會兒,我悄悄地走過去,想仔細地觀察一下,遺憾的是,由於我不小心在半路上發出了點兒響聲,那隻鳥立刻飛出了灌木叢。我走進灌木叢,發現裏麵有一個用幹草和樹葉修築的簡易鳥巢,鳥巢部分藏在樹枝下,不易發現。這應該是雀類的家。鳥巢中有三枚鳥卵,不遠處的地上也有一枚,可能是滾落出來,掉在了地上。這肯定是褐頭牛鸝幹的好事,它發現鳥巢缺少空間,就扔掉其中的一枚鳥卵,把自己的卵產在巢中。幾天後,我再次來到這個鳥巢旁邊,發現又有一枚卵被丟在了外麵,但空著的地方沒有新下的卵,鳥巢裏有兩枚卵,但已經變臭了,很明顯,這個鳥巢被主人放棄了。
每次我發現借巢下蛋的情況時都看到雌雄褐頭牛鸝在附近徘徊,雄鳥從樹枝上發出它特有的流動、潤滑的鳴叫聲。
七月,淡黃褐色的雛鳥開始成群地出現。在秋天,它們會長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