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森林中漫步(因為我發現讀自然的書不能像跑步那樣匆忙),幾十米外傳來了一陣“咚咚”的敲擊聲,很明顯,聲音來自於幾根杆子。“有人在蓋房子。”我自言自語道。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猜蓋房子的“人”應該是附近枯橡樹頂上的一隻紅頭啄木鳥。我小心翼翼地循著聲音尋去,在一棵幹橡樹的頂部,我發現了一個圓洞。圓洞的直徑大約有四厘米,樹下的草地上撒滿了“工人”勞作產生的白色木屑。

我慢慢地走著,但在距離橡樹幾米遠的時候,還是不小心碰到了樹枝。細小的聲音打亂了啄木鳥敲擊的節奏,它從圓洞中伸出紅紅的腦袋。我立刻站直,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假裝什麼都沒有看到。但啄木鳥還是放棄了打洞的工作,快速地飛到了鄰近樹木的枝幹上。啄木鳥的聽覺多麼靈敏呀,它在洞內工作時還能聽到外界細微的聲響,真令人驚訝!

啄木鳥築巢的方式都是類似的,它們選擇主幹或腐朽的樹枝,然後在上麵鑿洞,洞底留下一些細軟的木屑,然後將卵產在木屑上。這種巢穴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言,但築造時需要堅硬的嘴巴一點點地鑿擊,而非技術。然而,這些鳥卵和幼鳥完全可以因為這樣的樹洞擋住外界的風雨,還能防禦鬆鴉、短嘴鴉、鷹以及貓頭鷹等天敵的進攻。

啄木鳥築巢時通常選擇那種內質已經鬆軟的、枯死的樹幹,自然擁有樹洞的樹永遠不在啄木鳥的考慮之列。它們會先在選中的樹幹上鑿出一個幾厘米深、和自己體形相當的圓洞,然後開始向下鑿擊,擴展洞的範圍,深度從二十五厘米、四十厘米增加到五十厘米。啄木鳥還會根據樹幹的腐朽情況以及雌鳥產卵的迫切性,來確定洞穴的深度。

啄木鳥築巢都是夫妻倆輪流勞動。其中的一隻先鑿洞、運木屑,工作十五分鍾到二十分鍾,然後到更高的樹枝上,用清脆的聲音呼喚自己的伴侶。不一會兒,它的伴侶就會飛來,飛到靠近它的樹枝上。兩隻鳥在枝頭竊竊私語一陣,新來的一隻進去工作,另外一隻則飛向遠方尋覓食物。

幾天前,我爬上一棵枯萎的糖楓樹頂,想去看看那上麵的一窩毛茸茸的啄木鳥。啄木鳥的洞穴直徑超過二十五毫米,它的上麵有一根水平延伸出來的大枝幹,這樣的巢既可以遮風擋雨,又能在樹幹上留下陰影,遮掩洞穴。直到有人出現在一米左右範圍內,才會被發現。當我接近鳥巢時,雛鳥們以為是母親帶回了食物,個個興奮地叫個不停。但當我把手伸進樹洞,發出不尋常的震動和窸窣聲時,它們立刻屏住呼吸,停止了鳴叫,裝作樹洞中什麼都沒有。這是一個大約有二十五厘米深、呈葫蘆形的洞,運用精細的技巧,建造得規整勻稱。巢壁十分光滑整潔,亮麗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