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帝王篇 第三夢 我是漢武大帝 (6)(2 / 2)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就像唐三藏西天取經那般,我親自為張騫整理衣冠,囑咐此行的重要性,我的夢,大漢的理想就這樣讓張騫帶著走出了長安。然而一出隴西,進入河西走廊,他與一百多隨從,就成了匈奴的俘虜。被押解到匈奴王庭(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

匈奴以非法入境為由逼問拷打,張騫說要去尋找大月氏,開辟通商道路。匈奴單於大發雷霆,罵道:“大月氏在我們匈奴的西麵,漢朝怎麼可以越過我們前去通商呢?如果我派使者越過漢朝前去南越,你們漢朝會答應嗎?”張騫等人隨後就淪為了奴隸,由匈奴人管製,分散開來放羊牧馬。

後來,匈奴單於不怎麼知道了張騫博學多才,性格脾氣又很對他的胃口,就給張騫娶了匈奴媳婦,希望他投降匈奴,為其服務。

這樣一晃就過了十一年……即便有了兒子,張騫也始終不忘使命。終於有一天,趁匈奴人不備,與堂邑父騎上快馬逃了出來。按理說,他們完全可以選擇南回大漢,可是他們義無反顧地向西奔逃,因為大月氏國在西邊,就一直向西,茫茫大漠飲毛茹血跑了好幾天,才逃出了匈奴的地界。他們越過蔥峙(今帕米爾高原)到達大宛國(今費爾幹納)。

張騫拜見了大宛國王毋寡,說:“我們奉當今大漢天子之命,出使大月氏國。因途中被匈奴扣留十餘年,剛剛逃出。要是大王您能派人護送我們到大月氏,將來我們返回漢朝,定要奏明聖上,答謝大王。”毋寡早就聽說東方有個富饒強盛的漢朝,這種成人之美,順水人情的事兒幹脆地答應了。派向導和翻譯護送張騫到了今巴爾喀什湖和威海之間,那時候叫康居。再由康居到達了大月氏國。

自大月氏國王被殺以後,他的正室夫人即位,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重建了大月氏。張騫拜見女王陛下說:“我們奉當今大漢天子之命,不遠千裏,出使大月氏國,懇請女王陛下與大漢聯手,共擊匈奴。”

女王說:“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大月氏人民生活得非常安逸,我們已經不想再回到過去那種征戰逃亡的生活了。更何況,漢朝與我大月氏相距甚遠,結盟實屬困難。”

張騫又說:“匈奴殺你國王,屠你臣民,這刻骨銘心之仇女王陛下難道你忘記了嗎?”

女王說:“你的話我已沒有多大興趣。千裏迢迢,一路辛苦了。若是願意,在這裏暫住幾日倒也無妨。”

張騫當然不甘心,幾經生死,豈能白走一趟?他們便在大月氏住下。這一住就是一年多,這期間張騫在那裏見到許多大漢未曾見過的東西,還到鄰國大夏去過一次。雖多次和女王商談兩國結盟事宜,最終卻無法達成,隻得整裝回國。

有了上次被匈奴扣留的教訓,張騫改變了行程,取道昆侖山北麓(lu),經羌人居住區東歸,誰知羌族人與匈奴狼狽為奸,不幸張騫又成了匈奴的俘虜。一年後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單於病死,匈奴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帶著匈奴籍老婆孩子和堂邑父返回了長安。

當張騫回國的消息傳來,我那已經淡薄的牽掛狂跳出胸膛,我迫不及待地詔他進殿麵聖。

張騫此行並未完成與大月氏結盟的使命,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前後曆經13年,漢對匈戰役早已打響,國內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騫向我詳細彙報了沿途各國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人口物產和政治軍事狀況。這之前,甘肅敦煌以西,天山南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及中亞一帶,整個西域對於中原那是多麼神秘與陌生?而現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西域就展現在了我們大家的麵前……

我表彰了張騫鍥而不舍的精神,封他為太中大夫。而浩瀚戈壁,茫茫大漠,來回上萬裏的路途,打獵,尋找水源,向導堂邑父功不可沒,我賜封他為“奉使君”。

張騫給我講了許多有趣的見聞。在大夏國,他說竟然見到了四川出產的竹杖和細布。據當地人講,這些東西是從身毒國(今印度)販運過去的。搞笑地是那個國家以肥胖為美,把“神豬”當成偶像崇拜。當然這種生靈不存在,不過豬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美若天仙,可又覺著普通的豬太蠢、太懶、太髒,就生造出了“神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