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帝王篇 第四夢 王莽,為何你要進入我的夢? (5)(2 / 2)

在王莽指揮領導下,入土多少年的傅、丁二後,被扒掉了棺中珠玉之衣,丁姬被葬到定陶恭王劉康其他姬妾的墓地上。據《漢書·外戚傳》載:王莽派人平掉丁姬的墳塚後,有數千隻燕子從遠方銜來土塊碎石投到丁姬的墳塚處,積土成丘,以掩埋丁姬屍骨。可憐的人呐,死都死多少年了,還要被刨墳掘墓、不得安生。

元壽二年九月初一,劉衎即皇帝位,是為漢平帝,晉謁高祖廟,大赦天下。以次年(公元1年)為元始元年。平帝劉衎年僅9歲,71歲的王太皇太後臨朝稱製。王政君可不是當年的呂後,她隻想母儀天下,於是最為信任的侄子大司馬王莽秉政,朝野一片擁戴。

王莽東山再起,他覺著有些人得罪不得,有些人值得巴結。他的目光首先瞄準的是大司徒孔光。當年備受聖恩的董賢為了加強威懾力,都會被哀帝派去拜會孔光,如若自己能把這位太後敬重,天下信服的孔光,拉攏為己所用,就可以利用其精神領袖的影響力,為自己宣傳造勢,排斥異己了。

於是王莽把孔光的女婿甄邯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提拔為侍中兼奉車都尉;其哥哥甄豐及他們的兒子都安排到重要崗位。而到了公元1年2月,王莽又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封孔子後裔均為褒成侯。 “褒成宣尼公“是孔子的第一個封號。而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孫。經過多次拉攏,孔家早已與王莽達成了政治同盟,王莽想做什麼,隻須略微示意,孔光便會發揮他的精神領袖的職能。比如王莽對何武、公孫祿曾經不推舉自己為大司馬一事非常不爽。很快有司就上奏揭發何武、公孫祿互相薦舉的罪狀,結果何武、公孫祿二人都被免官。隻是後來何武被殺,而公孫祿地皇二年(公元21)又被王莽複召入朝商討如何鎮壓此起彼伏的武裝起義?

王莽的六叔紅陽侯王立,本來因淳於長事件被成帝踢出了長安,但哀帝即位後顧及王太皇太後的麵子,又將他召回。現在貪汙犯王立雖無官無職,但卻能隨時向自己的姐姐王太皇太後進言,有事沒事兒又以長輩的身份對王莽指手畫腳,這讓王莽感覺礙手礙腳,很受限製。於是孔光心領神會,翻出漢成帝時的舊賬,以“明知淳於長犯大逆不道之罪,還受其賄賂,為其說話,貽誤朝政”為由,上奏彈劾王立,遣其回封國。王太皇太後念及姐弟情分不允。王莽就勸慰說:“現在漢室衰敗,兩代天子無子嗣,您單獨輔政,實在可怕,即便盡力公正治天下,尚且怕天下不服,現在如果因私情違背大臣的意願,亂從此起呀。莫不如先讓我六叔王立回封國,等安定之後再詔回未嚐不可。”王太皇太後思慮一番,侄子王莽說得確實在理,準奏。而王莽此舉在外人看來,他身為外戚卻能廉潔如斯,讓人歎服。

王莽仰慕東海蘭陵人毋將隆的名氣和才智,想跟他結交。可毋將隆卻覺著王莽也就是仰仗太後權勢專橫跋扈的公子哥兒,根本不予理睬。既然做不成朋友,那就隻能鏟除敵人了。升任丞相的孔光與毋將隆在成帝時就為立太子之事政見不同,怨隙挺深,自然樂意彈劾毋將隆。上奏平帝說:“毋將隆以前為冀州牧時,對中山馮太後不恭,製造獄冤,陷害無辜,不適宜在朝中為官。”平帝還是個孩子,自然要保護奶奶馮太後,於是平帝準奏,說:“當年毋將隆所做作為實為侵犯皇權。”這大帽子一扣,毋將隆自然被罷免,並被流放至廣西省合浦縣。

此後王莽又以各種罪名陸續罷免了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河內太守趙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剝奪了高昌侯董武、關內侯張由等的爵位。與此同時,王莽逐漸培植了自己的黨羽,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堂弟王舜、王邑為腹心,親信甄豐、甄邯主管糾察彈劾,平晏,管理機事事務,右將軍孫建為爪牙、劉歆(xin)整理典籍等各司其職,掌管機要。他們可稱之為王莽絕好的賢內助。就拿劉歆來說,他本是漢朝宗室,後來卻寫了一部《世經》,為王莽代漢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