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了當,眾人便商議何如攻打宛城,忠皺眉道:“宛城城高牆厚,難以攻之,且賊人據城不出,吾軍隻有兩千五百,破城甚難矣。”
隻見典韋出列,朝上位子韜曰:“主公,俺初來軍中,寸功未立,今夜願以撓鉤入城,後打開城門放大軍入城,如此,宛城可破也。”
“隻恐汝一人孤掌難鳴,難以成事。”
“主公,焦挺願助老典一臂之力,誓為主公奪得宛城!”
“汝二人可想清楚,若是陷在城內,便是必死無疑之局。”奉孝道。
“寧死無悔!”二人答道。
“壯哉!”,子韜曰:“真猛士也!宛城得失,盡皆仰仗二位矣!取酒來!”
酒至杯滿,三人一飲而盡,子韜大笑:“大丈夫當如此也!今飲此酒,祝汝二人旗開得勝,惜吾傷勢未愈,不得動武,不然必隨二位前往一戰!惜哉惜哉….”
“如此,可命中軍今日猛攻宛城,敵亂民也,夜必無備矣,可助二將奪城。”沮授曰。
“先生之言,誠金玉也。”子韜道,“煊燁、盛之,汝二人可引軍猛攻宛城,以助二將之夜襲。”
“諾!”秦明、花榮二人自去準備不提。典韋、焦挺二人亦是豪氣大發,當下回去準備,誓要今晚便破的城池,獻於子韜。
當下秦明、花榮揮軍猛攻一陣,雖是攻城之戰,怎耐慈軍本皆為民也,又連輸數陣,士氣大落,未戰先怯矣,若非城池之利,必被官軍打進城中,一仗下來,筋疲力盡,連站的力氣也無,便這般到了夜晚,守城賊兵皆昏昏欲睡,毫無警惕,典韋、焦挺二人倒是睡的精力充沛,當下準備完畢,便悄悄向宛城城下摸去,黃忠、秦明、花榮、杜壆等人引軍在外,隻等二人打開城門,便殺入城中奪得宛城,子韜、潘璋因傷行動不便,隻得與眾文士於寨中等候。
隻見二人摸向城下,料得無人,便旋起撓鉤,旋的飛快,隻一拋,便拋至城牆凹口處,使勁一拉,見已然固定,當下二人再無猶豫,順著兩支撓鉤線便向城上爬去,二人雖壯,卻是身手敏健,嗖嗖兩下,便已爬上城牆,並無半點聲音!上的城牆,見眾賊兵皆睡如死豬,二人一人一邊,手持匕首,便往城門處行去,邊將賊軍抹了脖子,可憐眾賊軍尚在夢中,卻不知已然死也!
二人一路來的城門處,將門栓放下,城門大開,其聲之大,已是驚醒眾賊兵,見得城門大開,大驚,急往城門處趕去,欲要關閉城門,當下黃忠見城門大開,怒吼一聲:“殺!”,便領著眾人殺向城門處,典韋、焦挺二人守在城門處,典韋取出背上雙戟,焦挺取出一把大刀,將趕來之賊軍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宰一對,站定城門處,無人可前去關得城門,賊兵守城之將見得黃忠漸漸逼近,大急,令眾人無與二人纏鬥,隻去關城門,二人見得賊軍如此,大驚,急急回頭砍殺關門賊軍,雖是盡皆殺光,卻腦後無眼,被身後之賊軍連砍數刀,疼的二人鮮血直流,卻亦是顧不得那麼許多,隻是去保城門。
“典兄速去城門處,吾替汝擋住賊兵!”焦挺吼道,隨即回身擋住賊兵。
典韋亦不言語,直往城門處飛去,將後背交予焦挺,隻見焦挺與賊群之中,奮勇廝殺,皆是一刀斃命,或以刀砍腦門,或以拳擊太陽穴,或以指插眼,實乃殺人之術也!然焦挺雖勇,亦當不住眾人圍攻,仍是身披數創,尚自死戰,亦護不得典韋身後周全,好在典韋神勇,雖是四麵受圍,亦得以保全城門不失,隻是亦是身受刀砍槍刺,二人戰的渾如血人一般,總算熬到黃漢升引大軍至,當下占得城門,見二人之樣,忠歎曰:“真猛將也,典韋、焦挺好生休息,待吾替汝等取了此城!”當下漢升留的數十人醫治保護二人,便命杜壆、秦明、花榮各取一門,自領兵馬望城中殺去,賊軍亂,黑夜之中不知官兵多少,心生膽怯,不戰而降者甚多,忠得知趙慈所住之處,便引軍殺去,待到的之時,猛然抬頭,見趙慈正在眼前,挾持一人,以刀抵其脖,大吼:“且住!黃漢升,汝且看清楚此是何人!”
“敘兒!”黃忠怒吼道,一陣陣怒火噴向趙慈,恨不得生啖其肉。
卻說黃忠如何救子?黃敘性命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這本書是璞範第一本,璞範小的時候就非常愛三國水滸,所以可能也是璞範最後一部,也許更新很慢,也許還有很多地方不懂,但一定會把它寫完本,一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絕不半途而廢!這不僅僅是決心,也是對自己的激勵,也是對自己最愛的三國與水滸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