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烈火煆刀(六)(1 / 1)

假(賈)團長還是真團長。不久,萬團長去魯南軍區任副司令員,也可以理解。

萬春圃60大壽時,羅榮桓還致電祝賀,一一五師“戰士劇團”專程從濱海區趕來慰問演出。羅帥對萬春圃有很高的評價:“一個從舊營壘中走出來的人,堅持站到了革命人民的這一邊,這是一個根本的轉變,這個轉變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1946年,由司令員張光中和魯南區黨委書記張雨帆介紹,萬春圃終於成了“黨內同誌”。建國後,萬春圃曾任濟南市政協副主席。萬春圃走上革命道路是曆史的一麵鏡子,真實地折射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英勇鬥爭的傳奇一麵。

1943年3月,一一五師徹底“地方化”,7個教導旅一個不剩,編組為13個主力團,分散在各個軍區。老五團和老三團就這樣“落戶”到了魯南,魯南抗日戰爭異常艱苦,主要靠這個兩個主力團來支撐危局。

是時,魯南的抗戰形勢進x了黎明前的黑暗,根據地大麵積縮水,部隊大幅度減員,連五團這樣的主力也經不起消耗,雖然一再有部隊合編,據王六生記述,部隊隻剩千餘人,當時編有4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連。大隊有政委,想來是作為獨立行動的單位來設置的。

魯南上空黑雲滾滾,但如果不給敵人還以顏色,日寇將更猖狂。隻是八路軍本錢小,所謂大會戰肯定不可取,“百團大戰”那樣的破襲戰也多打不起,遊擊戰略無疑是最正確的。遊擊戰積小勝為大勝,哪怕是到了新世紀,美國大兵也經不起路邊炸彈,這難道不是遊擊戰的威力。雖然環境險惡,但隻要條件,那就是堅決打!

1943年開春後,五團(邊聯支隊)接連拔了孤山屯、小仲村、河灣等敵偽據點。遊擊戰就是這樣,你一拳我一腳,鬼子也不斷出招,是年3月,日本人又想在小埠子安設據點。

小埠子是個小莊,幾十戶人,但村東北角有個3米多高的土墩子,占地約半畝,相傳是古時的烽火台遺址。烽火台四周是陡壁,台上有一圈半人多高的石圍牆,在鬼子看來這也是製高點,正好當炮樓使。很快鬼子向小埠子增派了一個中隊的偽軍,約六七十人。小埠子南麵向馬路,可控製交通,又深X邊聯區,對我根據地威脅很大。

小埠子工事不堅,偽軍戰鬥力不強,趁敵立足未穩,打掉小埠子據點,五團首長定下了決心。立即出動兩個大隊,三大隊主攻,四大隊打援,由政委王六生指揮,上下都很有信心,來個速戰速決。

帶領三大隊的是政委楊廣立和副大隊長景建中(景建中以後就是這個團的團長,1947年7月犧牲於濟寧戰役。)。戰鬥發起後,突破非常順利,戰士很快翻牆而入。圍牆裏麵有一間半地下建築,還有幾間茅屋,敵軍就躲在屋裏拚命的向外射擊。

這時,一個讓人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屋子裏傳出“嘰裏咕嚕”的聲音,那不是日本人嗎?還真沒料到,就在發起攻擊的半個時辰前,有個叫野口的日軍小隊長帶著鬼子兵進了小埠子,不過,想來日本人絕對沒有察覺八路軍的動靜,槍響之時,野口正洗著腳呢。

這是一個沒想到的情況。

怎麼?你一個大隊還怵他一個小隊不成?

話可不能這麼說,多少要有點曆史觀念吧。五團正處在最“窘迫”時期,從兩千來人下降到千餘人,所謂大隊,下屬4個中隊(排),也就是一個加強連,有二百人槍也就到X了吧。何況當年日軍戰鬥力強,這也不能否認。粟大將在衛崗一戰,也隻是殲滅一個小隊,但還是贏得“脫手斬得小樓蘭”之美譽。所以,還是要當回事,小心沒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