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烈火煆刀(五)(1 / 1)

1940年11月,蘇魯支隊再次升級,整編為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五團,這下真成了“正規軍”了。從此,老五團響邊魯南。

有人說五團是六八六團二營的擴編,但你看到了嗎?我也沒覺得。此時與六八六團二營並無瓜葛。但為什麼會有如此一說呢?難道是空穴來風?

是不是空穴來風,這事X讓人琢磨的,也X傷腦筋,也X糾結,這個話題真不好說,也暫且不提。

先看看新團長,團長姓胡,名雲生,也是江西吉安人。這回張光中支隊長真得是“讓賢”了。你說是不是呢?

“是”與“不是”都說了。

早在蘇魯支隊升級前,張光中就去山東分局學習去了,有更重要崗位等著,“張團長”如今是張司令了。張光中穩穩地坐在魯南軍區中軍帳裏

胡團長原是蘇魯支隊的參謀長,以後去湖西軍分區任司令員,五團團長又有新人來接任。要是說故事,還真是有故事。

接班的應是賈耀先。賈團長當著當著,當成了副團長。來一個萬團長,且年過花甲,真是個老團長。

萬團長名叫萬春圃,蒼山大爐人,家有良田山場數百畝,人稱“萬三爺”,那不成了土豪了嗎?

哈哈!是土豪又咋的?

山東出好漢。說好漢!首先想到就是梁山泊的一百單八將,好漢有梁上君子,有殺人魔頭,有高人隱士,有軍官小史,還有富商巨賈。不了解曆史的人,打死都不信,這八路軍老五團團長竟是抱犢崮下的一財主。

萬春圃有梁山好漢之遺風,少時愛騎射,善結交,俠肝義膽,捐資辦學,有愛國之誌,亦同情共產X,是當地很有聲望的紳士。

鬼子進山東這年,萬三爺以近花甲之年毅然起兵,拉起杆子,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當然,換一種說法也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方針的感召下,萬春圃把他的民團交給了共產X,從此,跟共產X走鐵了心,一心一意打鬼子。

萬春圃很早就和三團結了緣,就拿張光中帶義勇總隊進山來說,他就發動群眾送來30多頭豬慰問,對當時部隊的士氣是一個很大的鼓舞。萬春圃和羅榮桓也很有交情,當年一一五師進山,就是萬春圃給他“接的風”,他家的深深庭院還作過一一五師的司令部。

1941年8月,五團與魯南軍區邊聯支隊合編。在某種意義上說,還真是“不偏不倚”的合編,對內稱教二旅五團;對外稱魯南邊聯支隊。邊聯支隊支隊長萬春圃坐上了五團一號首長交椅。

彭政委走後,接任的就是曾明桃。而參謀長則是王六生。王六生人長得眉清目秀,是“帥哥”,有人以為他是大學生呢,其實他是放牛娃出身,如果有點文化都是部隊裏學的。

我有點小意外的是,王六生後來改行幹政工了。紅軍時期,政工改行軍事的很常見,比如名將中鄧華、楊勇、楊成武都是團政委出身。反之,就不太有聽說了。戰爭年代,這條界線不是很分明,不似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