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
還有三年呢,咱隻要聽眼下。
說眼下就眼下,二十一團眼下即運河支隊。
運河支隊?
堂堂八路軍一一五師下屬部隊,“黃浦係”?開國際玩笑了吧?
是的。誠然,該團和“黃浦係”風馬牛不相及,但首任軍政首長都是黃浦出來的軍官,這一點也不誑你。
小小遊擊隊長還上過黃浦軍校,你說奇也不奇。欲知端倪,還要從一部老電影說起。
還記得嗎?電影《大浪淘沙》,是部黑白片,裏頭有個叫金公壽青年,性情剛烈的山東漢子,他最後去了哪兒?大革命失敗後,金公壽就輾轉回了山東老家。抗日戰爭爆發,齊魯烽火遍舉,金公壽上山,拉起人馬,當上獨立大隊長啦。
看官,這不是我瞎掰,但正兒八經事,還得正兒八經說。
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有個老共產X員,以他參加大革命的親身經曆,寫了一本回憶錄,書名《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該書出版後影響很大,又改編拍成了電影《大浪淘沙》,影片主人公就是根據作者文中的人物提煉創作的。文X後電影解禁,《大浪淘沙》一時家喻戶曉。
此書作者名叫朱道南,山東棗莊人,曾是黃浦長沙三分校的學員,參加過廣州起義。七七事變後,朱道南在魯南地區進行抗日鬥爭。運河南北有一支抗日武裝,朱道南就是這支隊伍的創建者之一。
你可能對“運河南北”會有疑問,所以還得作一個小小的說明。京杭大運河出了微山湖就一路向東了,直抵台兒莊。。這一流域有蘇魯邊4縣,山東有嶧縣、滕縣;江蘇有銅山、邳縣,簡稱嶧滕銅邳地區。如細分之,還分運北和運南。抗日戰爭時期,運河兩岸軍號“噠噠嘀”,活躍著一支八路軍部隊,故名運河支隊。
再說朱道南,他是1927年入黨的老黨員,運河支隊的第一任政委,有史為證,這不會有人異議。但運河支隊的支隊長卻是國民黨員,還是黃浦六期出身,不僅是資深國民黨員,還當過國民黨嶧縣的“常委”,這難道不讓你稀奇。
他,就是孫伯龍。
孫伯龍,原名孫景雲,嶧縣人。孫伯龍和朱道南是不僅是鄉親,還有同窗,這都不稀奇。大革命失敗後,立場迥異,分道揚鑣,卻如何要成為“搭檔”, 這話怎說?
不好猜吧。
我說,分道揚鑣大勢也;“殊途同歸”亦大勢也。曆史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正因為有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大背景,所以還要引入“地方實力派”這樣一個小概念。
沙家濱有個胡傳葵,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就能當上司令了,這就是他心目中的“草頭王”。
1938年春天,中日兩軍在徐州有一場大戰。是時,五戰區李宗仁部在台兒莊獲勝。但從戰略上看,徐州會戰卻是大敗。正麵戰場力不能支,國軍一敗再敗,戰場上丟盔棄甲,槍支彈藥遍地,這就是為“草頭王”提供了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