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紅紅火火,小鬼子就不淡定了。如果你看過《鐵道遊擊隊》,是否還記得鐵道遊擊隊化裝脫險突圍的故事。
確有其事。
1942年4月21日,拂曉時分,日偽軍大舉進攻微山島。島上各路人馬分兵把口。運河支隊一大隊大隊長邵子真,被公推為微山島保衛戰的總指揮。戰鬥非常激X,在打遊擊的年代,可說是血拚了。
雖然給日偽軍以大量殺傷,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這一仗實際上得不償失。尤其是運河支隊,一大隊全軍覆沒。嶧縣大隊副大隊長褚雅青戰死,損失慘重。鐵道大隊則在副大隊長王誌勝率領下,來了個金蟬脫殼,成功突圍。
真實的曆史大致是這樣的。
1996年8月,紀念碑落成。我想,有關部門在碑名上肯定糾結過。你在紀念碑的背麵還會發現三支抗日武裝的番號,原山東省委X記梁步庭題詞:“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鐵道遊擊隊英名永存”。
微湖大隊排第一,好理解,微山湖一帶是微湖大隊的主戰場,微湖大隊是微湖縣人民的子弟兵;運河支隊排第二,授之無愧。攻打微山島,運河支隊出力最多;保衛微山島,運河支隊傷亡最重。鐵道大隊排第三,也能想得到,沒想到的是“土琵琶”的回聲可是了得。
所以,據說,考慮到巨X的影響,碑名還是鐫刻“鐵道遊擊隊”。
有關部門有各自的考慮,但在我想來,碑名已經不重要了。在這塊父輩戰鬥過熱土上,鐫刻的是時代坐標,鐫刻的是國人民的苦難、不屈、抗爭直到勝利的曆史,是戰士的光榮和無名英雄的偉大,是傳奇與曆史的雄渾交響。
正如遲浩田將軍的題詞:可歌可泣,亦傳亦奇。
淮海戰役後,華野三縱整編二十二軍,這時的二十四團終於也能“自立門戶”了,成為新組建的六十四師主力團——一九○團,義不容辭的也擔起了“大哥”的重任。
八師出山,依次對三個團隊的曆史作了點簡介,但八師的肌肉還在不斷發育中強壯,還有“弟兄”加盟。
1948年春天,八師又來了一個“弟兄”,即二十一團。用一句過時的話說,二十一團的“社會關係”有些複雜,其實,該團我前麵也點到了,不知你是否猜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