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流傳千年到現代成熟至臻的茉莉花茶窨製方法,至少有個基本要求,就是講究雙鮮。
鮮花苞為其一,這是肯定的。茉莉花茶製作,必然要求在鮮花采摘的當晚付製。
其第二鮮,沒跑的,就是得茶葉鮮啊。須用當年春的烘青或半烘炒青鮮嫩茶胚與鮮茉莉花拚合在一起,窨製過程中的花香才能被茶葉充分吸收透底。
如果是多次窨花,從春到秋的長時間窨製過程中,茶胚保鮮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能做出茉莉花茶的地方,既植花,也種茶。花和茶匹配著,就近製作,不能遠離。
想到此,燕紓渾身的氣勢陡然淩厲起來,直逼老於頭閃爍其詞的目光——“老實吧,你們夫人用的哪裏的什麼茶?”
老於頭剛才出做香薰花茶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早晚瞞不過的。這新主家的人來得太突然不,還偏巧是個懂行兒的,進了門沒坐熱乎屁股的,就奔著茉莉花來,由花到茶,一下子問到關鍵上了。他根本來不及去地裏處理啊。
橫豎地夫人已經過世了,追查累及不到她,對新主家還是得據實以告,不然對新主家又不忠了。
老於頭梗起脖子,一副大無畏的犧牲狀:“本莊子自植的茶。”
……
這事可整大了。
燕紓徹底懵逼。這個娘親麻麻大大呦喂,論起任性搞事情,您當數第一,您閨女我都得靠後站。
親娘!竟然敢私匿種茶!
沿用自前朝的大真《茶法》明文規定:“令民茶折稅外悉官買,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販者,沒入之。”
民間隻要是種了茶就應報告官府用作折稅,若折稅後仍有餘茶則須全部賣給官府。私自藏匿下自家產出的茶葉不讓官府知道,以及走販私茶,哼哼,哼哼,實際執行起來可比“沒[mò]入之”三個字懲罰要嚴苛得多。
前幾日燕紓為開鋪子的茶葉貨源愁的不行,都沒敢想自己買塊茶地,一了百了。
為嘛?當然是沒那麼好了啊,一沾惹上官府的茶課程序別提會有多麻煩了!依老於頭的反應和賬簿上的無記錄,這莊子裏悄然私種私收,就是頭頂上的虱子,明擺著。
娘親啊,親娘,一世守法好公民的燕紓風中淩亂了。她讓老於頭即刻帶她去看莊子裏的茶樹。
還沒黑,一切都還看得清。
茶地就在後院土垣圍擋包抄下的背陰坡上半坡,下坡種著茉莉。甚至上半坡也有茉莉間雜著,茶篷修剪的與茉莉花叢同高相形,除了葉片顏色一種深一種淺,外麵不懂的人幾乎看不出來名堂,認識茶樹的也得走近了才能分辨。
燕紓蹲下身子扒拉了幾下茶篷的根部和枝幹,不由得歎了口氣:唉,這個娘親的膽兒可是真肥呀!茶樹長得慢,同樣粗細看樹齡,明顯是先種的茶再種的花好麼。
她娘親這是早有預謀要製作茉莉花茶,還一步一步實施了。從撒下茶籽到現在,茶樹生長至少得有十年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