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
大前天,燕大老爺從府衙回來後就去找燕二奶奶,表示他願意聽燕三太爺的勸,在續弦一事上鬆口了。
“嬸娘,侄兒這事還得拜托您。您先替我掌掌眼,過了您這關再帶我相看。”
“好,好啊,錫元終於肯再娶了。張氏去了轉眼快滿三年,咱們這邊先相看起來,有合適的,轉過年去給張氏告慰一句就能進門了。”
在燕二奶奶看來,隻要大侄子願意,早就排著隊等著嫁進來的閨女家們總算有盼頭了。燕家位列府城排名前幾位的大富之家,燕大老爺作為家主正值壯年,雖是續弦,那思慕者也如過江之鯽,趨之若鶩。
即便有一些等不起的已經自然淘汰,但不妨礙還有一茬一茬不停長起來的後來人。
昂,並不是豪門自我感覺太良好,這不過是真切的現實。
在這種的現實寫照下,燕二奶奶隻需要放放風招招手。
七拐八拐托到她這裏和倆兒媳婦燕秦氏和燕董氏那裏的至少已有一二十個黃花大閨女。三人經過一天的甄選,最終確定了首輪相看的幾個人選。其中就有燕秦氏力薦的李花枝。
可是巧得很,在昨天燕二奶奶那裏以賞梅花會為名相看時,燕三太爺的孫媳婦兒燕胡氏提前得知消息,也趕著送了一位奉老爺子之命優中選優的姑娘過來,正是劉淑貞。
在場一共有五位姑娘。除了上麵兩位,另外三位分別是王姑娘、木姑娘和另一位劉姑娘,年齡都在十七、八歲上下,俱出自府城城裏家境清白的人家。家裏之所以留到現在,隻因在她們十五歲及笄時,就都盯上燕府這三年的檔期了。
搏一搏,小康變巨富。
燕大老爺得著囑咐,就在一整麵屏風牆後通過暗窗窺看。
其實,那些女子個個的心知肚明,假裝純粹來賞花事,卻盡管使出些爭妍鬥豔的手段。為了這一天,她們在家裏不知被訓練了多久,連說話的腔調都反複練習。
甚至有聽說燕大老爺與前妻伉儷情深的,還企圖模仿燕紓娘親一襲素裳的招牌裝扮,東施效顰。
她們對燕大老爺的喜好都花了銀錢打聽過,而有似棄婦陳姨娘的一應行為舉止又都是要避免的。
可見,傳聞距離真相有多遙遠,又有多坑。最坑的還是“賢良淑德”的這一個硬條件。
幾人那是鉚足了勁兒地扮演賢、良、淑、德的模範形象。
可偏偏有一人,就不這麼幹。
這位說的就是李花枝。李花枝人如其名,靜若處子,動如花枝。在這五位姑娘中,絕對一等一的容貌和身段。
麵上不顯,而內心裏她對這套說辭根本嗤之以鼻,四十不惑的老男人,最是喜歡討要些情趣的年紀,真要演規矩裝賢惠,也得先能進的了門再說。
何況,她有特殊渠道,掌握著其他人所沒有的更多信息,早已經把這位大老爺的真實喜好都扒了個底兒掉。冠冕堂皇的話都是說給人聽的,不重要,燕大老爺這位家主自己的主意正,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