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再伶俐能幹,畢竟是閨中養大的小女子,大老爺們兒都難謀生的行(hang)事,能懂?
多說無益。
“總之就卡在路路不通,任誰也沒轍。”燕二叔滿臉落寞。
燕紓又問:“咱們燕家也不是小門小戶的生意,咋沒想著自家養船?”
“唉,我的侄女兒誒,跑船的水才深著呢,這隔行如隔山,腳跨兩個行當你以為容易?哪及得上咱們隻專注茶葉一項,上了船就交給人家萬事不管多好?”
燕紓想想,嗯,聽起來頗有道理。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分工合作嘛。
但,一遇到非常狀態,卻也真就被自己沒船拿捏住命線了。
據她所知,白家與燕家則不同,生意跨度很大,用現代的話說是多元化經營。
不僅有茶莊為招牌祖業,還養了十條船的船隊跑運輸,另外有開不夜航青樓大船,賭館和當鋪均涉足。
凡是好賺錢的,別管昧不昧良心的產業,白家都插一足。
與白家掌門人白曉堂相比起來,燕大老爺就軸得很。
一門心思隻撲在茶業上,傾全力找好茶源,做好茶葉。但即便這樣努力,也才堪堪站穩本地業內“老二”的位子。
固然精專,但獲利也窄,彈性空間小。除去茶課各路打點靡費,還要搭錢搭人幫著官府有司幹一部分買辦的活兒。銀錢積累一直上不去那個量,周轉資金並不寬裕,其中苦辛更難以贅述。
燕紓接著又打探燕二爺:“二叔,往年有船往來,是不是每次就能順利拉茶葉回來?一路上要做些什麼呢?”
“往年都是你爹親自操辦,聽他說還算是順利的。茶山場那邊如何開秤,發包,出場驗票畫押那套我沒親見過,回程倒是隻要準備好買路錢,一路過關一路繳納回來便是。”
燕二爺雖不知燕紓為啥問這些,卻也順口答了。莫名,對這個侄女,就不能糊弄的感覺。
問清這些,燕紓再跑去找她爹旁敲側擊問了一堆和茶山場收茶相關的行規和流程經驗。
甚至說得燕大老爺興起,把燕家在眉山的秘密山場也禿嚕給燕紓。
【嗬嗬,茶場村麼,我早知道了。】燕紓對自己空間的強大表示暗暗得意。
隨著套完燕大老爺的話,春茶大挪移的行動方案也構想出兩個版本。
方案A,楊太太幫搞到船,燕紓跟隨她爹一起去眉山全程收茶。
方案B,楊太太搞不到船,燕紓假托楊太太有船帶貨,燕大老爺不去,她從空間傳送眉山春茶回來。
結果,第二日一早,楊太太如約親往“貴人美”,告訴她成了。
楊太太又交代細節:“事不宜遲,事以秘成。越早出發越好,速速準備,隔日四更時分在西碼頭某處等候,自有人帶去上船。”
燕紓十分感激,因問費用怎麼算,“玉華妹妹,這趟是捎帶著咱的人還是包船專送一趟?多少花費請一定如實相告,別叫你娘家幫了大忙反倒虧著。”
她打算,即使費用高昂,仍然堅決要去。不知渣爹能否接受,大不了這錢她自己就替她爹貼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