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王鑫的算是救回來了,不過之後是不是真的如我所見會死在柳三爺手上那就是他自己的命了。
眼下雖然沒了威脅,但是同樣也看不到生路,所有的出路剛剛我都檢查過了,全都被山洞塌方的碎石給堵住了,想要原路出去,除非有奇跡發生。但眼前這個奇怪的祖祠倒是可能會有什麼對外的通道也說不定。
我之所以能這樣肯定是因為一路上過來的隧道都很矮很窄,而眼前的這個祖祠光頂梁柱就比隧道寬大得多,塞都塞不進隧道,更不用提人工運進來了。
整座祖祠的風格是典型的漢族建築風格,平而向縱深發展 ,高不過二層,而且看這份恢弘的風格,怕是這一家子人在古代地位都不低,就算不是王侯將相也是個達官貴人。
我曾經選修的一門就是古代建築賞析,裏麵就曾經介紹到我們中國建築風格的轉變。在明朝之前,中國大多是由漢人統治,所以一切的文化風格基本還是以漢文化為主。建築風格也是“秦磚漢瓦”,可自從到了明代中期,因為明朝國力的發展與腐敗,使得國內不管什麼階層的人,隻要有點財富人力就會想辦法把自己的家的房子、墓乃至祖祠都修得富麗堂皇,窮盡奢侈。
祠堂正大門的飛簷是由四根雙人合抱粗的朱漆紅木柱子對稱撐起來的,而在大門的上方高懸一個金漆牌匾,本來我還納悶為什麼這個祖祠連個姓都沒走,因為我見過的一些祖祠或者祠堂的牌匾上都總會寫著自家的姓氏,例如王氏祠堂之類的。但這座祖祠的牌匾上卻是隻字未提。
可這塊牌匾還有一處很明顯不正常的地方。那就是“祖祠”兩個字的位置,因為牌匾上的字都應該是居中對齊的,而這兩個字卻是都擠到了右邊,把牌匾的左邊整個空了下來,空出的地方如果猜得不錯應該刻上這家建這個祖祠的家族姓氏,例如姓陳,就寫個陳氏。可偏偏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愣是沒把姓氏刻上去,使得這個祠堂成了一個無名的祠堂。這在風水學裏可是大忌諱。
百姓之所以建造祖祠,就是希望葉落歸根有個念想。
尤其是在古代氏族社會,這姓氏更是馬虎不得,姓甚名誰甚至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身份尊卑。
沒有姓氏的人就好比無根之人,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都曾為了追回自己的姓氏,為了自己的名字死後能進祖祠而不惜一切代價去求族長。而且如果真要是什麼難言之隱能讓他們不敢題上自己的姓氏,那他們又為何建造這麼個祠堂呢?
祠堂隻有一層,門口除了那塊牌匾外還有一副金漆對聯刻在兩根門柱上,寫的是“日落月隱功名盡,百姓半僧世難安。”
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認錯字什麼的,畢竟這兩句話我理解下來貌似和“家族”二字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上聯的意思大概是日月交替,功名會有盡頭。但下一句我就不能篤定了,“世難安”還好理解,世界難以安寧之類的,但“百姓半僧”,總不能說老百姓都是半個和尚吧。
一般來說祠堂門口的對聯要麼是勸誡後人的要麼就是對前人歌功頌德的,像這麼裝逼的我倒是第一次見,也算是開了我的眼界。又是日月又是世難安的,難不成要子孫後代拯救世界不成。
大堂內正對著大門的那塊地方本來應該擺滿先人的牌位,就像電視裏演的那樣。可如今我並沒有見著任何的牌位,甚至連個放牌位的架子我都沒見著。就算我再怎麼努力地想要在這兒發掘點這個神秘家族的線索也無濟於事。
倒是地上的一些爛布片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蹲下身把拾起一塊布片,但那玩意兒被我抓在手上就好像燒盡了的紙錢,輕輕一碰就成了飛灰,嚇得我連忙縮回手。隻好整個人像個蛤蟆一樣地趴在地上,仔細觀察著那些爛布片上麵的字。大氣都不敢出一個,生怕自己的鼻息都能把這些布片給吹沒嘍。
上麵依稀寫著一些文字,隻是我能看懂的並不多,例如我現在正在研究的這片,鼠標大點的布片上我卻隻認得“永樂”二字,如果沒記錯的話,永樂是明成祖朱棣的國號,說明這個祖祠至少在明朝永樂年間就存在了。
我不禁站起了身子又把這個祠堂給好好打量了一遍,畢竟這可是從明代就留下的古跡啊!
地上這些布片顯然不可能本能在在那兒,應該是我進門前看到了那些類似經幡的玩意兒上腐化掉落下來,想到這兒,我便抬起頭去看那些經幡,可這一看就把我給嚇得愣住了。
我算是明白為什麼這座祠堂裏麵沒有先人的牌位了,敢情人家本尊都在這兒,還要個木牌子幹嘛。
整座祠堂高高的頂上掛滿了一個個類似蠶繭一樣的東西,有的高,有的低。
而這些灰色的“蠶繭”外麵都掛著一幅布帛,看這個顏色和形狀,正是之前地上那些碎布片的本體。一想到自己像進了盤絲洞似的,腦袋上懸著一大堆明朝故事,我的脊椎骨就直發涼。可為了逃出去我又不得不繼續調查這個祖祠,隻希望自己的到來沒有打擾他們。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諸位祖宗們泉下有知莫怪啊!後生今天無意闖入此地,現隻求一線生機,多有叨擾還望見諒!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我把我認識的各路神仙名字能說了一遍,求他們多多保佑。因為不知道怎地,從剛剛我看到那些灰色的繭開始,心中就隱隱有些不安。
我拿著從王鑫懷裏搜刮來的手電筒,在祖祠裏來回照著。雖然沒有牌位,但周圍的牆壁上還是如同普通祠堂一樣掛滿了先祖的畫像,有的人當了官,有的人經了商,也有的是大學士,但令我好奇的是這些畫像下麵都提著三個字“誠意伯”。一開始我以為這是諡號什麼的,例如我曾經在人家墳頭上就見過名字下麵寫“德隆公”三個字的,可轉念一想又不對,要說這“誠意伯”是一個人的諡號也就算了,總不可能諡號還有世襲的吧。
可惜的是這些牆上的畫像除了一個諡號外便什麼字兒也沒有了,在我再三確認了兩三遍之後,隻好繞到祖祠的後堂,看看這裏能不能有些線索,不然的話我怕是隻能等王鑫醒過來再說了。畢竟他的命不會在這裏定格,說明他至少還是從這裏出去了,那我隻要跟著他,出去不過是遲早的事。可我並不能確定之前附身在他身上的那玩意兒我有沒有驅走,因為一個能夠用王鑫的肉體施展金蟬脫殼,讓我毫無防備的家夥;一個口口聲聲說自己抓過無數個跟我類似的人的家夥。我不信這種人會沒留什麼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