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遺書(1 / 1)

晏子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賢明的宰相,曆事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個國君。晏子才德淵深高峻,司馬遷也甘願“為之執鞭”,孔子也讚:“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他雖然身居高位,卻是一位謙恭下士、節儉力行的賢人。《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有一段記載:晏子臨終時,想將一生處世哲學傳承給兒子,於是命仆人把房角的一根屋柱鋸斷,將書信藏在裏頭。他對妻子說:“楹語也,子壯而示之。”即是希望孩子長大後,打開書信看看。等到他的兒子長大時,照著晏子的遺言,取出屋柱中的書信,隻見上頭寫道:“布帛不可窮,窮不可飾;牛馬不可窮,窮不可服;士不可窮,窮不可任;國不可窮,窮不可竊也。”

一個國家沒有經濟實力,就無法施展政治上的理想;一個國家缺乏有見識的士子,便沒有可以任用的人才。因此晏子要兒子謹記,經濟生活條件與人才不可使其貧乏,應善於利用,使其發揮功用,在家令家興旺,在國令國富強。

同樣,為人父母者,究竟應該留給孩子什麼呢?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又要留給後代子孫什麼呢?是龐大的遺產,還是品德修養?是一個時代的文化遺產,還是土地的崩壞和自然的破壞?

如果能夠為社會,為國家,為後代盡一分力時,就多多盡力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