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辟佛光山時,為了完成人生的理想,我規劃出一套人間淨土的藍圖,人人從生、老、病、死在佛光淨土都能得到服務。從幼兒園、育幼院,中小學、社會大學、佛教學院,到養老院,從佛光診所、雲水醫院,到為解決人生最後安息的歸屬地,使生亡得以安養,而設置“安寧病房”,照顧臨終病患,建“萬壽堂”,供奉靈骨,以及於1974年經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批準立案,建造南台灣第一座標準墓園“萬壽園”。
當時,我邀請三湘才子,也是“台灣銀行”的襄理張劍芬先生,為萬壽園做一副對聯,聯為“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
這副對聯極富深意:為人子女者,對於往生的父母、親人,其恩惠要永遠懷念,每年清明,七月普度,過年冬至,或是親人冥誕,都要紀念他們、懷念他們,永遠緬想。佛光山萬壽園,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法會。
現代子女對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認定父母祖先過世後,都會墮地獄做鬼去,所以拚命超度亡靈。父母祖先,死後不一定墮地獄,也不一定做鬼,他可以再做人,或是往生極樂淨土,何必一定想著會到地獄裏去呢?佛教為亡者做佛事,不同於一般民間的“地獄”信仰,而是告訴亡者十萬億佛土有極樂世界,當放下世俗萬緣,隨佛號聲往生極樂邦。
淨土地獄不過一念間,乃至十方法界都是我們心裏創造的;惡善一念便足以造就染濁的穢土,和清淨的佛國。心既然能創造地獄,當然也可以消除地獄,身而為人就要有這般篤定的想法,念念無不是清淨種子,一朝因成果熟,自然是七寶莊嚴,眾鳥說法的淨土現前。
三湘才子張劍芬這副對聯“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給普天之下為人子女者一個很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