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欽差出京
國貧家窮百姓苦,皇宮更是難超脫。唯有伸手向蒼穹。難得,擎天玉柱橫空出。
滿朝文武賦詩送。可賀,莫道人間盡渾濁。臨危受命涉旋渦。匪賊、宵小怎生奈他何?
(——戲仿“定風波”)
2·1:題外話
嘉靖三十九年三月,皇朝三大殿重修,平倭寇拒韃靼等皇朝重大事務,資金奇缺。在“國庫匱乏,聚財大難”之際,嚴嵩與眾內閣大臣一致舉薦,嘉靖帝任命懋卿,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之職,總理兩淮、兩浙、山東、長蘆等地鹽政,節製七省。四月,懋卿奉敕赴任。
鄢氏懋卿領欽差銜,冒九死一生險。原本一默默無聞京官,瞬間成為各方勢力爭奪之焦點。官場爭鬥,無一例外不涉及到利益之爭鬥。全國鹽場,盡在兩浙、兩淮、長蘆與河西。大明開國以來,鹽稅一直是朝廷重要經濟支柱。太祖成祖年間,全國鹽稅每年征收高達千萬餘兩,直到嘉靖二十年,還能每年征收到五六百萬兩。自從嘉靖皇帝一心問道,將朝廷大事交由嚴嵩掌管後,便逐年下降,到嘉靖三十九年,卻隻能征收到一百四十餘萬兩正鹽稅銀了。人口在不斷增加,鹽場在不斷擴大、增多,鹽稅卻下降得這麼厲害,可以想見,其中有多少人在啃噬國帑。
鄢氏懋卿,臨危受命,一頭闖進湍急的政治旋渦。為挽嵩之頹勢,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增加工作難度係數,為君上分憂。因而牽扯出各方勢力,紛紛粉墨登場,攪得大明江山霜雪滿天,怨忿四溢。景修自置風口浪尖,一頭紮進一張天羅地網,渾然不懼自己已然凶險萬分。大有挽狂瀾於既倒,置生死於度外之氣慨!
2·2·6:城門下眾大臣賦詩送行
是日寅時三刻,景修分別單獨囑咐兩位得力下人,一位留守府內,不得生事。一位跟隨公子小姐入住王府,各自用命,盡心竭力做事即可,不得與王府裏任何人滋事。鄢五亦已經分別吩咐過二人,隻有負責與公子小姐進入王府那人之外,其餘人等均不知此事。
鄢五打開大門,見到眼前景象,嚇一大跳,正欲轉身向老爺彙報,景修手捧尚方寶劍、欽差大印托盤,夫人輕挽他胳臂,已經邁出大門。二人一看,也是吃驚不小。旗鑼絳傘列陣在前,執事太監居其次,五彩輿居中,轎子後麵是各部相關吏員,後麵是一隊錦衣衛官兵,站在高頭駿馬一側,個個顯得威風凜凜。其餘人等,均麵向鄢府大門跪地行禮。帶隊的卻不是朱七,而是人稱八爺的王八王中正。前後陣勢,都是欽差出巡的正常排場,唯一不同的,是居中的五彩輿。而五彩輿為皇帝欽賜,也不足為奇,讓人奇怪與害怕的,是執轎的十二名轎夫,她們不是年輕有力的壯漢,而是嬌小纖弱的女子,這可不是皇帝欽賜的內容。晨風吹起她們潔白的羅裙,在身後飄飛,引得街道兩旁路人駐足指指點點,影響極壞。欽差出巡,乘五彩輿就已經足夠惹人矚目,用纖弱女子抬轎,極不符合規製,雖不忤逆聖意,卻有點不倫不類。如此陣勢出門,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帝命回朝複旨?
鄢懋卿心裏極為不快,頓時便有遭人暗算之感覺,他將尚方寶劍交給子雲,將托盤交予鄢五。汗青接過寶劍抱在胸前,虔誠恭敬而不失威嚴,亦步亦趨緊跟父親左側。鄢五將托盤托於胸前,恭敬地佇立一邊。
鄢懋卿站在台階邊沿,厲聲喝道:“王統領,近前回話。”
王中正把韁繩交給旁邊一衛士,跑步到台階下,仰望欽差大人,抱拳行禮道:“請問欽差大人,您有何事吩咐?”
鄢懋卿在王八站在階下時,已經平息了心態,他指著十二女子,溫和地問道:“王大人,這也是聖意乎?”
“回欽差大人,五彩輿轎夫有男丁,也有女子,聖上並未明言用哪一班人。”
“既然如此,本欽差是出巡鹽政,並不是遊山玩水,就應該用男丁轎夫,腳程快,好盡快辦結差事向聖上複命。用女子抬轎,且慢不說,還不倫不類,這是誰安排的?”
“回大人,下官也是奉命行事,且職責隻是保護欽差大人安全,其他事宜下官一概不知。”
“誰知道,快說。”
王中正回頭,望了一眼正跑步近前的一位總管模樣之人,沒有答話。
來人是司禮監六品太監張揚,朝廷凡有欽差出巡,大多都是他任總管,負責一幹人等一路之上衣食住行,並根據欽差大人意圖安排行程路線。不巧的是,這個張總管恰好是徐階的人,自然,不必多問,用女子抬轎的損招,必定出自徐階。用意非常明白,就是要延緩路上行程,使其不能盡快完成欽命,這是其一。其二則是要讓路人產生錯覺,感覺欽差大臣是如何的奢侈與招搖,居然膽敢越製行事。
的確如此。但徐階的如意算盤打錯了,用則用了女子轎夫,可女子轎夫是三班三十六人,個個都身懷絕技,練就了一身行走如飛的本領,抬著五彩輿平常行走,一天行上七八十裏路,也是輕而易舉之事。況且,朱七事先在三班人中,挑選出武功最好耐力最強的十二名,組成這一隊女子轎夫。還向她們下了死命令,即便是丟掉自己性命,也要保障欽差大人與夫人安全。這些二十歲左右的女子,從十二歲就被錦衣衛從全國各地挑選來,經過專門培訓,為的就是執行一些特殊任務。聖上要朱七保障欽差大人安全,朱七行事,從來沒失手過,何況是皇命。因此,他早就不動聲色地安排好了這一切,破了徐階一招殺著。事是耽誤不了,但影響還是極壞。
張揚走到王中正左側,行禮道:“參見欽差大人,徐大人考慮到轎內有欽差夫人,用男轎夫執轎不方便,便改為了女子,是為大人著想。小的也是奉命行事,請大人萬勿怪罪。時候不早了,請大人與夫人上轎。”
鄢懋卿見此情景,深感無奈,便不再多問,示意眾人起身後,隻是說了四個字:“且前帶路。”隨即便上轎起程。
三通道鑼敲響後,欽差隊伍出發了。
旗鑼降傘一應人等在前,尚方寶劍與欽差大印,放置於一金色木架之上,由四位彪悍衛士抬著。汗青全副武裝,腰挎寶劍,騎馬跟隨其後。鄢府總管鄢五,騎馬行走在轎子左前側。司禮監欽差事務總管張揚,騎馬走在轎子右前側。十二個白衣女子壓轎、起轎,抬上五彩輿,簡直就跟玩兒似的,一點也沒顯得吃力。腳步細碎,輕快、平穩,不顛不顫,不偏不抖。鹽課提舉司從三品都轉運鹽使周一葦、四品同知杭伯均、六品判官牛百精並排隨其後,還有六部其他相關吏員,跟在轎子後麵。王中正統領走在這些官員後麵,由兩列錦衣衛兵士殿後。全隊人馬足有百多人,浩浩蕩蕩離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