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9:躊躇滿誌欽差欲獻國策(二)(1 / 1)

根據回程路上的順利,鄢懋卿視察了沿途河道疏理情況,覺得符道成辦事能力極強,是該兌現當初在心裏許下諾言的時候了。於是,亦擬就了提撥符道成為工部左侍郎的折子。附上相關有功隨員名錄,建議皇上一一提撥。尤其是都轉運鹽使司的牛百精,鄢懋卿建議聖上將他從原來的從六品判官,提撥到從四品同知位上來,對將來的鹽務會起到很大作用。除開符道成與牛百精和張鐵栓三人,建議破格提升二級外,其餘人等均建議提升半級至一級。

鄢懋卿已經給恩師彙報了自己的想法,嚴相先是不太明白這一步棋之用意,感覺這個海瑞一無明顯建樹,二無顯著功勳,一下子提升三級,怕是不妥。嚴嵩想了一想後,便微笑著點點頭道:“有點意思了,景修跑這一趟,長了不少學問啊!你寫個折子來,其餘的事老夫來辦。”

羅龍文不知就裏,莫名其妙地問道:“幹爹,這個海剛鋒不是徐階的人嗎,我們幹嗎要為他人做嫁衣?”

趙文華亦十分不解,問了同樣問題。

嚴嵩微笑不語,亦示意景修不要解釋。海瑞與林潤彈劾鄢懋卿的奏章,本來應該經過羅龍文這個通政使的,結果他一概不知,簡直就像個擺設一般。嚴嵩雖然還不知道海、林二人,彈劾鄢懋卿的具體內容,但他早就猜測到了大概意思。亦意識到了,彈劾景修是假,利用景修做引信是真。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駁回景修提拔海瑞之建議,還積極主動保海瑞順利晉升。這個時候的嚴嵩,除了要給大明王朝留下一顆希望的種子以外,亦是覺得海瑞進入朝堂,假以時日,進入權力階層,製衡徐階與製約聖上,可能應該多一層把握。

在這瞬息萬變的朝堂之上,用一個正直善良之人,比用一個別有用心之人,對朝廷要有用得多。這是嚴嵩和鄢懋卿之間的共識,亦隻有這種默契關係的人,才會有這種共鳴。大明王朝,沒有了嚴嵩,必須要有海瑞,不然,僅憑徐階,把握不住皇上。多一個人製約皇帝,就多一分保障,至於要保障什麼,他們二人,誰亦不清楚具體情況,隻憑感覺,僅此而已。

鄢懋卿亦就隻有跟著微笑的份。即便是現在,正在草擬提拔海瑞的奏章時,還是忍不住想笑。這個折子一出,恩師嚴相再加把勁兒,保準滿朝文武都會傻眼兒,而且,短時間內,他們根本猜不透這個用意,隻是以為,要和徐階爭取海瑞,人心所向。海瑞自己,可能都會這麼想問題。倘若真是這麼想問題,那麼,嚴嵩與鄢懋卿之苦心,便算白費了。

景修要上一道《大明鹽事疏》。這道奏疏不宜讓過多人知道,即便是恩師,最好亦不給他透露半點風聲。這是一道有關大明國運之奏疏,亦是一道關係永嘉全縣百姓,以及錢氏父子命運之奏疏,它將觸及到既得利益集團巨大財富,與無數人生家性命之奏疏,必須謹慎,不能有半點馬虎。景修一開始猶豫不決,不知這道奏疏寫出來,是否算是出賣永嘉錢氏父子。因為,當初他們是相互下了保證的,永嘉沙城鹽場經營模式,絕不能讓別人知道。而現在,他卻要作為一種經營模式,向聖上呈請在全國推廣。

他吃不準,該不該提及沙城鹽場的經營模式,如何才能有效規避沙城鹽場,不讓聖上對其展開聯想?這些問題倘若不解決好,那就真會有出賣朋友之嫌疑,更有“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之可能。而沙城模式,確實是目前大明王朝,甚至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先進的鹽場經營模式,倘若不推廣開來,便是國家的損失。倘若真正能夠推廣開來,帶動其它行業亦實施這種模式,大明將會富甲天下,稱霸世界,國祚綿長,自不在話下。

然而,倘若真正推廣此模式,那些與鹽事相關的地方官員,小自九品目吏,大到二品巡撫,以及總督,可能都會異口同聲地詛咒鄢氏祖宗。另外,有了一個好政策,如若沒有一個好的執行之人統帥,事情亦會事倍功半,甚至還會出現非常之大的紕漏,說不定亦會危及大明江山社稷。倘若如此,那就好事辦成了壞事,最終誰亦討不到好處。最重要的,則是嘉靖帝的身體與意誌,是否還有這個精力與決心實行這一國策。

倘若聖上沒有決心與意誌,勵行革舊布新,大刀闊斧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帶動吏治,蕩滌官場腐朽。那麼他擔心之事,就完全有可能發生。為了安全起見,他想寫好後直接交呂芳,由呂芳把握時機,直接呈交聖上。這樣最為妥當,隻有三個人知道,免得節外生枝。呂芳是絕對值得信任之人,他不會向外界透露半個字;聖上是絕頂聰明之人,倘若他決定采納,便會深思熟慮後直接宣布。倘若他覺得行不通,更不會向任何人透露半個字。當下朝廷雖然腐敗,吏治不振,朝綱混亂,但不會動搖根本。倘若施行該《鹽法》而不慎,那就會造成逼迫既得利益集團,對聖上與執行者,進行群起而攻之局麵。

(未完待續 尋找實體出版商與影視合作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