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以德報怨景修力薦海瑞(2 / 3)

徐階仗著內閣次輔,不便發作,但臉上的不滿,已經清清楚楚地告訴了眾人。張居正感覺是該他做惡人的時候到了,他拿過鄢懋卿舉薦海瑞的折子,三幾下便撕成幾片。張居正兼任著吏部尚書,他的這一舉動,雖然與身份有些不符,但亦是明確告訴大家,海瑞是徐大人發現的得意門生,別人是不能搶奪的。

嚴嵩微笑著道:“這是何意,張大人?難道沒有了折子,就不能再書寫乎?”

張居正向嚴嵩一揖,笑道:“嚴閣老有所不知,這個海瑞就是一個憨直的鄉下佬,沒有什麼大才,不值得二位大人為他下這麼大工夫,還是等等再說吧。他原本就不是進士出身,半桶水而已,太抬舉他了,不一定是好事。”

嚴嵩麵帶微笑,語言間亦帶著笑意,他誇獎道:“張大人高明,馭人有術。可這海瑞之前程,豈是張大人彈壓得住的乎?青天不老,大鵬總會展翅。倘若有朝一日,大鵬騰飛,張大人就不擔心被颶風刮倒?”此言非常嚴重,言下之意,倘若哪一日海瑞得勢,你張大人就不怕他反過來整你?此言亦非常巧妙,暗含著肯定海瑞之意。嚴嵩雖說快要敗走麥城,可他畢竟做了二十多年首輔,看人識人必有一套,用人更是不差。當著滿朝文武,嚴嵩肯定海瑞,給海瑞帶來禍根,亦帶來了福報。禍根則是張居正有生之年,真的沒用海瑞;福報則是海瑞最終得到慶隆帝與萬曆帝重用。海瑞之禍福,與嚴嵩此言不無密切關係。

張居正呆立當場,一時之間不知何以應對。

徐階與張居正的司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的。他們這是要與嚴嵩一黨對著來,免得海瑞卷入嚴黨之中,影響以後前途。亦有些擔心,要是海瑞知道是嚴黨極力舉薦的他,以後就很難把握與掌控。這樣一個人,就如一把寶劍,用得不好,就會傷及自身,用好了,可以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他們一致認為,鄢懋卿竭力舉薦海瑞,是想陷害海瑞,終結海瑞前程,讓聖上把海瑞劃為嚴嵩一黨,砍掉他們的手腳。這不是要給海瑞連升三級,而是要陷海瑞於死地。這是鄢懋卿在報複海瑞。倘若果真如此,那海瑞就完了。而鄢懋卿的真實意圖,除嚴嵩外,還沒有一人明白,誰亦不相信,嚴嵩與鄢懋卿,是真心舉薦海瑞。並且,他們根本沒有看到海瑞於官場與朝堂之大用。這亦不能不說,大明王朝是多麼的悲哀。

當朝重臣,都陷入黨爭之中,誰還真正把朝堂之事放在心中?即便如張居正這樣的明智之人,亦沒有看清楚嚴嵩與鄢懋卿此舉之真實用意。當然,也許他看清楚了,亦可能正是因為他看清楚了,才感覺嚴、鄢二人居心不良。張居正可能看得比嚴嵩和鄢懋卿更為長遠,倘若海瑞真正進入朝堂,對朝政亦不一定有太大幫助。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居正看得確實比嚴嵩和鄢懋卿更為長遠,更為細致。嘉靖駕崩,裕王繼位,結果,隆慶皇帝執政沒幾年,便銷聲匿跡。大明牛耳最終由年幼的萬曆執掌。其間,海瑞做過不少事,但沒一件是真正成功了的。這真的不能不說,張居正具有超前眼光。後來,鄢懋卿不得不佩服張居正的眼光,覺得此人太精,自己不及也。

嚴嵩最後還是在嘉靖麵前,提到了鄢懋卿舉薦海瑞一事,隻是他沒再寫折子。嘉靖亦對海瑞感起興趣來,朝廷提拔一個七品官,原本用不著皇帝親自下如此之大功夫來過問。但一提升便是三級,那就必須得皇帝出麵才能辦成。見徐階張居正高拱竭力反對,嘉靖沒有明確下旨,一直拖著。

海瑞此番升職之事,便就此擱淺。倒是提升符道成這道折子,沒費什麼吹灰之力,便如願以償升任為工部右侍郎。從正五品上升為正三品,中間有四個半級的跨躍,一般情況下是非常不容易的。符道成明知是鄢懋卿舉薦的結果,卻不親自前去道謝,就像害怕沾染上了什麼瘟疫似的,心安理得地坦然受之。鄢懋卿倒亦沒放在心上,不道謝便罷了。以符道成的能力與實績,早就應該升任三品侍郎,這已經是遲到了好多年的事,確乎亦不應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