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2:嚴嵩哭窮抱著銀子喊冤(上)(1 / 2)

第九章:嚴嵩遇難

嚴嵩擁銀抱屈,徐階作客受寵。鄢公酒裏話當年,冤聲響成一片。

七八個人朝外,三二內閣殿前。抄了分宜千百家,銀子終是少見。

——《西江月·嚴嵩遇難》

9·1:題外話

明知大難臨頭,居然可以泰然處之,嚴嵩不愧為領國二十餘年的首輔宰相。嘉靖心有不忍,可事態發展到了這一步,亦不得不忍痛割愛。隻有英明的聖上,沒有英明的大臣。倘若不打倒嚴嵩,嘉靖就沒有替罪羊,倘若嚴嵩不做這個替罪羊,那麼,嘉靖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昏庸君主。倒嚴,嘉靖便留下了一個英明之美名;倒嚴,徐階便留下了一個忠臣、清官的美譽;倒嚴,鄢懋卿頭上便扣穩了一頂貪婪成性之貪官帽子,卻亦成全了他正人君子之美名。

還有誰能在大難來臨的時候,站在恩師一邊?除了鄢懋卿,便是萬采了。可是,有人卻非要將他們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可。隻有這樣,才能說明嚴嵩之“罪行”,亦隻有這樣,才能說明大明王朝之清明。因為,大明嘉靖一朝,有了鄢懋卿作為貪官,其餘人等,就可劃歸為清官之流。可是,誰是真正的貪官,誰又是真正的清官,後世兒孫,聰明千倍萬倍的後世子孫,其實一眼就能區分得出來。

任何朝代,清官何止一人爾,反之,貪官亦如是。可在明朝嘉靖年間,便唯有鄢懋卿與海瑞。放眼明朝,幾近三百年時光,便是隻有海、鄢二人,占據著正反寶座,各自“獨領風騷”。此乃不可思議,更不可想像。

據史料記載,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等大臣,誰家的財富都不少,單是徐階,家中良田就有近五十萬畝。這是什麼概念?

9·2·42:嚴嵩哭窮抱著銀子喊冤(上)

嚴嵩夫人歐陽氏謝世,嵩是年已八十五歲高齡,心智形態皆有遲滯之感。

嚴嵩心情受到打擊,少有上朝執事,皆由世蕃彙報。一日,嚴嵩正在庫房裏顫抖著清點銀子,嚴世蕃將聖上又缺錢花的消息告訴其父,說聖上六神無主了。嚴嵩聽之,打了一個寒顫,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已到頭,便指著白花花的銀子道:“嵩之銀子,終於超過聖上矣。”

這本是一句調侃之言,亦可以說是臨死時的哀鳴。皇帝現在國庫空虛,哪裏還拿得出幾十萬兩銀子,如是說,當然是嚴嵩的銀子多過聖上了。前番鄢懋卿收回來的白銀,填了那些窟窿後,數月下來,已經所剩無幾。聖上缺錢花,自然是要想辦法弄錢的。放眼望,來錢的道道似已絕跡,接下來,當然便是他嚴黨貢獻,而首當其衝者,便是嚴嵩也。

嚴嵩手提一壇鄢公酒,一邊嘬飲,一邊感歎道:“隻可惜,聖上,您隻怕是要失望了,惟中沒能力為您屯積太多銀子啊!”

嚴嵩心中憤憤不平,他想道:“整我嚴嵩能得到多少銀子,想要銀子就該去找徐階,他家可藏了不少財富。別的不說,但是那四五十萬畝良田,一畝折算一百五十兩銀子,那該是多少啊?那可是六七千萬兩白銀啦!哼哼,哼哼!”嚴嵩想到這個數字,不禁冷笑出聲。

這種話,嚴嵩亦隻能在心裏想想便是,根本不敢說出口。他知道隔牆有耳,這麼些年,不知有多少隻眼睛盯著他,府上發生之事,人家都知道。因此上,他根本就不把錢財放在心上。可是,誰又知道,他要的是什麼呢?他要的是成就感。

嚴嵩撫摸銀子與珠寶,默默掉下幾滴老淚,便抓住酒壇,無聲地退出府庫。吩咐管家,趕快鎖好庫房門,準備好賬目,等待聖上欽差前來點驗。眾人不解其意,個個麵麵相覷,心想,難道老爺子早就準備好,專等聖上來查封不成?就這點銀兩,可不像一個執掌朝政二十多年的首輔,更不像外麵傳言那樣,銀子堆積如山。作為一國之首輔,家中銀兩,不說富可敵國,怎麼說亦應該不隻這些才是。但下人們一直跟隨嚴嵩,知根知底,嚴府的確就這麼點銀子。他們亦隻有搖頭歎息的份。

嚴嵩在庫房裏說的那兩句話,被徐階安插的耳目聽到,並彙報給他,促使徐階加快了倒嚴日程。徐階如何能夠相信,堂堂首輔,執掌朝政二十餘年,怎能沒有幾多銀子?莫不是提前轉移了吧?徐階根本不相信,便詢問 來人道:“你在嚴府已有十載有餘,就真的沒發現他們轉移財產?”

來人立即跪地,叩頭如搗蒜,口中語無倫次地回複道:“小人雖在嚴府十有三載,平時皆不得嚴府管家嚴福喜歡,重大之事概不能參與。但小人自從效命大人後,便時時留意嚴府動靜,的確未曾發現他們轉移財產。小人不敢撒謊,小人還指望大人將來給小人一家老小活路,怎敢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