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4:抄嚴府金銀少得難想像(下)
嘉靖打落牙齒和血吞,這時他才明白,朕是上了陳洪與徐階老兒當了,三十萬兩黃金,三千萬兩白銀,就虧空在朕一人頭上,讓朕來做這個冤大頭,朕還得給他們升官發財。給人當鐵掃帚,掃清仕途上巨大的擋路石,真是得不償失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難道朕真的老糊塗了不成?
在後來的日子裏,正如徐階所料,嘉靖時常流露出對嚴嵩的留念,時常提起嚴嵩所辦過的事。隻是,他從來不完全說出自己的心事,常常是話到嘴邊便咽下。細心之人,一聽便知緣故。
徐階不愧為是老成持重之人,倘若一開始便到嚴嵩老家去,將周圍府縣百姓家都抄了,皇上倘若知道,定會降罪下來。
在嘉靖最後的日子裏,徐階始終活在嚴嵩陰影中,總是感覺聖上不能從失去嚴嵩的現實中走出來。朝堂之上,有時嘉靖會脫口而出,叫出嚴嵩的名字,雖然多數時候,隻叫了一個嚴字便醒悟過來,趕快住嘴,但亦傳遞出一種訊息,那就是,在嘉靖的心裏,其實嚴嵩並沒有離去。這讓徐階心裏很是氣憤,感覺就如老公與老婆正在做愛,老公嘴裏卻一直叫著別的女人名字,搞得明媒正娶的老婆,反倒成了插足的小三,弄得徐階一點底氣都沒有。
徐階亦有值得高興之事,他甚至暗自慶幸,雷霆手段有時候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真會夜長夢多。吾皇聖明,能得到您的支持,子升三生有幸。這樣一來,嚴嵩是我大明王朝最大貪官的事實,就結結實實地坐實,永生永世,跳進黃河亦洗不清了。大明朝開國以來,總算有一個巨貪出現。有了嚴嵩墊底,子升就是再多購置五十萬畝良田,貪官的頭銜亦輪不到我。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誰讓你嚴嵩把持朝綱二十多年,還想讓你兒子繼續霸占。是可忍,孰不可忍。風光了這麼多年,是應該付出一定代價的。
不是我子升心狠手辣,是你嚴嵩明知有這樣的結局,亦不自衛反擊,怪誰來哉?嘿嘿,徐階我知道,你嚴嵩不還擊是有原因的,你是怕鬧將起來,搞得朝廷雞犬不寧,最終給聖上出道天大難題。倘若真是這樣想的,那就說明嚴嵩你為官一輩子,到了最後,還是被你的仁慈所害死啦。
見主子心中時常掛念嚴嵩,陳洪卻在悄悄悔恨,此事做得不夠完美,必須盡快除掉藍道士,不然,要露餡。於是,在與徐階的合作下,將藍道士斬首於玉熙宮前,罪名是“誘導帝心,擾亂朝綱”。嘉靖帝得知藍道士被斬,亦沒追究責任,反而覺得這就是陳洪的辦事風格,隨他去吧。眼下時局,需要這種人為自己辦事。皇上明知此事與藍道士關係不大,斬了他,是為徐階開脫罷了。
嚴嵩不還擊,是因為看透了官場本質,是因為夫人去世後,徹底看透了人間生死,亦因為兒子世蕃不爭氣,業已無力還擊。作一些垂死掙紮,亦不是不可以,但那樣做了,就將有更多的無辜者,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大明江山,亦會因此動蕩不定,傷的人會更多,最終受傷的人,便是聖上,以及裕王。徐階雖然心狠手辣,由他接任首輔,對聖上,對朝廷,對裕王,相對來說,盡皆有利。
嘉靖業已風燭殘年,身體早就被女人與藥石掏空,大明朝廷已經極度窮困,經不起一星半點折騰。留下一個相對穩定的朝廷給裕王吧,亦算我嚴嵩最後為大明做一點事情,亦算報答了聖上知遇之恩。天大地大,沒有朝廷穩定事大,更沒有萬民生計事大。天高海深,沒有聖上的知遇之恩情更深。現在,我嚴嵩就把大明王朝這架破敗不堪的機器,交到你徐子升手裏,看你有沒有能力把它運轉起來,看你能不能運轉得更好更快更強。
不管怎麼說,扳倒了嚴氏父子,除去了天下巨貪,騰出了內閣首輔的位置,這是普天同慶之大事。接下來,隻要徐階順理成章地接替嚴嵩,那就什麼事都不是事了。
果然,嘉靖經過不長一段時間沉默後,徐階順理成章地成為內閣首輔,高拱亦順利獲得次輔席位,趙貞吉、張居正亦正式進入內閣宰輔之列。趙貞吉進內閣,看起來比張居正更順理成章。嘉靖為什麼要多加一人進內閣,這隻怕與呂芳的離開有關係。很顯然,陳洪並未真正得到主子重用,呂芳的位置他始終是替代不了的,尤其是在嘉靖心目中。
以前內閣是三人,加呂芳,則四人,遇到二比二爭執不下時,嘉靖便可自由選擇站在哪一邊。倘若不加一人進內閣,那就隻有三人,無論決策什麼重大事項,四個人都不好辦。陳洪倒是想參與討論一些重大事項,但嘉靖並未真正授權,隻是代理。按說代理亦是可以行使職務權力的,但在嘉靖麵前,倘若他沒明說,這個代理便是打引號的“代理”。陳洪並未感覺這裏麵的區別,他正高興著,終於取代了老祖宗,自己成為了老祖宗。倒是徐階發現這裏麵的問題所在了。而徐階,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像陳洪這樣的人,便是留他不得。聖上不明確意圖,徐階自然裝聾作啞,首輔裝瘋扮傻,其餘人等,自然不會自作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