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52:海瑞惹事徐階推諉嚴嵩(上)
嘉靖皇帝亦實在是好玩,幾個月時間,他幾乎天天都在看那份《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可是總是沒有拿出處理海瑞的意見來。倘若不是海瑞自己跑到朝堂去上班,嘉靖似乎都忘記了,還有海瑞這麼一個人,給他上了一道天下第一奏疏。他手裏看著的,好像根本不是罵他的天下第一奏疏,而是一本小人書。既然如此,大臣們倒是落得清閑了些。
黃錦心裏亦覺得,應該沒事了吧?可是,就在眾人都平淡了的時候,有人對陳洪說,海瑞又到朝堂上班來了。經陳洪“好心”提示,嘉靖這才想起,原來手上天天閱讀的,不是小人書,是《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於是,他讓各位大臣都看看。嘉靖亦是想看看,這些大臣看了這個奏疏後,第一反應是什麼樣子,想從他們臉上,看到對這事的處理意見。
這些時日來,他內心其實有過爭鬥。海瑞殺不得,更留不得,亦死不得。倘若此事海瑞莫名其妙死去,他嘉靖便是長了一千張嘴,亦辯不過別人,尤其是史家,更是會一麵倒地將他的死,怪罪到朕的頭上來。
倘若留下海瑞,朕一旦駕崩,此人便要欺負新帝,裕王可不是他的對手。朕執政四十多年,尚且還要被他垢病,新帝接手,必然會被他指指點點。到那時,誰能降得住此人?
嘉靖帝考慮海瑞的處理問題,一直沒有自己的決定,因而,他便想到了朝臣。
想看看這個《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裏,究竟寫了些什麼,是大家的心願。隻不過,聖上不拿出來給人看,大家心裏便隻好憋著。現在有機會看到了,卻又人人都矜持起來,沒人敢先看第一眼。還是徐階帶頭,將這本洋洋灑灑三千二百多言的奏疏,擺放在一個條案上,大家一起看。
這就是徐階做事的風格,很是體貼下屬。沒有人願意出頭,那就給你創造不用人出頭之機會。大家同時看,以便於討論發言。他聖上之意,一定是要征求大家意見的。
大約一刻鍾時間,看得快的早就看完了,看得慢的還在繼續看。繼續看了,是不想第一個發言,亦不想發言,在那裏拖。看得快的,站在一邊做思考狀,其實亦是在拖,誰都不想第一個說話罷了。眾人都默默無言,好像專等那個不開眼兒的誰,先拉開一個口子似的。說實在的,滿朝文武,除了海瑞,還會有誰,甘願做那個不開眼兒之人?
事態發展到此,必須徐階先說話。他意識到,這種時候,既然大家都不說話,倘若自己不開口說話,先主導輿論,怕是不好收場。海瑞奏疏的內容,看得讓人心裏熱血沸騰,隻是,有資格站在這裏觀看奏疏者,都是修煉到一定火候之人,一般情況下,他們內心再沸騰,臉上都不會流露出半點表情,何況皇上就在旁邊。
徐階醞釀了片刻情緒,義憤填膺地說道:“這個海瑞,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嘛,怎麼敢寫這樣毫無根據的奏疏呢,簡直是吃了豹子膽。”徐階之所以要主導輿論,他是怕其中一二位鬥膽說出不合時宜之話語,他必須先開口,好讓一向見風使舵者統一口徑。幸好,嚴嵩不在朝堂上了,所謂統一口徑,對現在的徐階來,簡單得很。他最擔心的是高拱,怕他又與自己唱對台戲,不給麵子。
沒想到,這回高拱可給徐階麵子了,他至始至終一句話都未說。
果然,徐階一開口,朝堂上像突然開了鍋似的,一片譴責之聲。很多人建議將此人綁了殺頭,理由是,如此大逆不道之人,必須殺之而後快。說話之人冠冕堂皇,理直氣壯,仿佛不殺海瑞,便不足亦平民憤;不殺海瑞,朝廷便要被顛覆,大明王朝的大廈就會在瞬間坍塌。其實,他們大多數人內心裏,都非常認同海瑞之觀點。既然看了,倘若不出聲,不附和,不表態,便是對聖上的大不敬。還有一部分人不表態,卻在偷窺嘉靖表情。
而此時的嘉靖,端坐寶座,做假寐狀,平和,安靜,隻是不時睜開眼睛,偷偷瞄他們一眼,很快就收斂眼瞼,繼續假寐。嘉靖很多年沒在金鑾殿正而八經地接見大臣,此番為了海瑞,特意上了金鑾殿,還一本正經地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可大家皆能看出,聖上精神狀態,大不如前。有人鬥膽猜測,可能時日不久矣。
嘉靖冷眼旁觀,突然之間又想不起這個奏疏是誰寫的了,他亦不理會眾大臣,兀自拍著腦袋想了半天才想起,哦,是海瑞。於是,嘉靖突然開口問道:“這個海瑞,是誰舉薦來京城出任官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