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59:密旨遙相送家人陪前路
於是,在徐階的授意下,鄢懋卿被發配到遼海衛牛家窩堡,開荒種地,所收糧食,以供駐屯兵食用。北地極寒,看你這麼大一把年紀,還能經受得住多久。
這個處罰,是嘉靖首肯的。嘉靖覺得,鄢懋卿還有棱角,還須打磨,罰到極寒地帶去磨礪磨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成大事之人,都是經過無數的苦難才迎來春天的。徐階高拱之流,人生與官場都是一帆風順,惟恐難成大事,怕是在裕王手裏,不會長久,雖有張居正輔佐,但亦獨木難支,得留下一些個能辦大事的臣子,大明江山才不至於陷入危難。鄢懋卿確有恃才傲物之嫌,倘若不將其打磨圓滑一些,兒子將來怕是難以駕馭。
嘉靖雖想長生不老,但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怕是不久於人世,得為皇位惟一的繼承人裕王考慮。可人算不如天算,嘉靖根本想不到,身體原本很棒的裕王,在做了皇帝之後,數年時間便亦撒手人寰。嘉靖的處心積慮最終還是白費。
嘉靖識人,亦有走眼的時候,到萬曆繼位,他原本看好的張居正,確實是發揮了作用,為萬曆新政開創了盛世雛形。卻因張叔大心胸狹隘,寧肯自己累死,亦不找得力幫手。嘉靖帝對自己子孫的能力亦估計不足,萬曆帝剛學會走路就想跑,血氣方剛,誌大才疏,導致萬曆新政剛剛開始,便胎死於萌芽狀態。
嘉靖帝對自己子孫的能力估計不足,亦對張居正的胸懷估計不足。因此,他精心安排的局麵,未能呈現在世人麵前。大明王朝,由於王室權力無節操,黨爭泛濫,以及執政者思想狹隘,在萬曆帝一朝,便奠定了滅亡的基礎。最終出現崇禎帝朱由檢,煤山上吊而亡之悲劇,結束了大明王朝二百六十餘年曆史。
曆史證明,中國社會,曆朝曆代之君王開創江山,無不是在前朝腐朽無能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而曆朝曆代,無不是辛苦打下江山,子孫後代卻玩忽職守,遂產生了驕奢情緒,進而貪腐成性,最終失去了大好河山。
曆史教訓告訴我們,恃驕便生奢,遇奢便出腐,現腐必將敗。隻有即時治理驕奢,嚴厲打擊腐敗,才是保護好大好河山,持續保持前浪不被後浪拍到沙灘上的有效辦法。隻是可惜,嘉靖帝有心無力,不能準確預知未來世界之凶吉,導致苦心白費,更不能力挽狂瀾於將倒。
鄢懋卿其實還有一次絕好機會,那就是後來嘉靖帝病故時,他給裕王留有遺詔,其中一條便是起用鄢懋卿進內閣,主要負責為朝廷掙錢。不幸的是,這道遺詔被陳洪發現,陳洪將內容告訴徐階,徐階當即如五雷轟頂,嘉靖帝果真如此用意。倘若鄢懋卿真的進入內閣,他徐階想在首輔任上超過嚴嵩的欲望,便將成為奢望,成為泡影。
於是,便狠下一條心,授意陳洪,盜取遺詔,毀滅證據。等到嘉靖帝真正駕崩時,因他知道自己早已留下遺詔,便沒與裕王交待過多事宜。隆慶帝登基,徐階高拱勾結陳洪,偽造遺詔,蒙騙新帝。致使鄢懋卿在以後的日子裏,皆因徐階們偽造的遺詔,而不能再度入仕。
鄢懋卿戍邊遼海途中
遼海屬極陰極寒之地,發配戍邊之人,一般不帶家眷。鄢懋卿原意亦是一人前往,妻子兒女回江西豐城老家,囑管家鄢五多加照料。無奈,雷氏英娥泣求同行,虔誠跪求:“夫妻家人,自當同甘苦,共患難。既是陰寒極地,老爺更需有人照顧,如若不然,兩廂牽腸掛肚,難道要愁煞人不成?”
景修想想亦是,複又擔心子龍子鳳,年紀尚幼,唯恐不勝寒氣侵襲,坐下病根,於後不利。讓兄弟家人及孩子們跟著吃苦受累,於心不忍,於情不合。
見老爺認可,雷氏泣而複笑道:“既為鄢氏子孫,必當寒暑砥礪,經些風霜雪雨,恐怕於後更為有利,不必憂慮。倒是老爺身體,表麵雖強壯,內裏一向羸弱,怎敵極地風寒?”
景修撫摸英娥肩頭,攬入懷中,憐憫道:“夫人大可不必牽掛為夫身體。隻是苦了夫人。”
子雲向往北國風光日久,此番終能前往,內心喜悅,便邀請萬成一道前行。萬成怎敢自行作主,表示一切聽從父親安排。倒是千成,滿心歡喜,鼓動四弟百成,一起說服父親前往遼海。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哪懂寒冷嚴酷之無情,隻聽說遼海地界,人參隨處可挖,麅子隨處可獵,還有小兔、鬆鼠、狐狸和狼,以及老虎,便歡欣鼓舞,躍躍欲試,亦想在雪山之上去,獵一隻麅子或狼什麼的。便拉上子龍子鳳,就去找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