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1:臥冰求鯉魚崛起名門後(上)(1 / 2)

11·7·61:臥冰求鯉魚崛起名門後(上)

與此同時,名門之後王世貞,在京城亦沒閑著,他在加緊他的複仇計劃。

名門之後,少年英才王世貞,自漢朝開始,便是書香世家,魏晉時期“臥冰求鯉”的故事,便是出自元美祖先王祥。直至明朝元美、少美兄弟一輩兒,曆朝曆代都是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官宦世家,從未間斷衰敗。這樣的世家子弟,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受到世人尊重。

王世貞為罹難的父親守孝三年,時間早過。由於當年是辭職為父守孝,現在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官位。聞聽鄢懋卿戍邊遼海,萬采亦戍邊極地,這就意味著,嚴嵩餘黨業已肅清,塵埃落定,再無後顧之憂慮。頓感聖上、朝廷之清明,徐階徐閣老之偉大。

元美感激涕零之餘,便去信催促服喪期滿,早已回南京複職的弟弟少美,趕緊在南京想辦法,為父親評反。他自己則去京城,張羅為先父平反昭雪事宜。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二人雙管齊下,大事可成。

可是,元美的想法,還是太天真,嘉靖怎麼會為一個被他斬首之人平反?因世貞為父親事,辭職奔走,現在卻一時沒有職位可供,越來越糊塗的嘉靖帝,根本沒將他放在眼裏。在嘉靖一朝,元美所做功夫,算是白費。

好在元美堅強,有足夠毅力;亦好在嘉靖帝駕崩,便給了王元美機會。人們總是說,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之人的。此話確實不假。倘若王世貞心中全被仇恨占滿,不作任何準備,即便機會再好,亦是枉然。

王世貞在京城這段時間,全靠賣文賣字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是富餘。元美早就開始創作《人物傳記》,首先從嘉靖年間的人物著手,圍繞嚴嵩及其黨羽,被嚴嵩迫害過的對象,一一寫來。嚴嵩未倒之時,因了王世貞之手稿,地下刻書坊應運而生,關於嚴黨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一直傳了好些年。嚴嵩既倒,地下刻書坊轉為地上,明目張膽地宣揚嚴嵩罪過。

嚴嵩倒台之前之後,王元美還創作了一部奇書《金瓶梅》(後人質疑,可能不是王世貞創作的,真假有待學者考證)。此書以連載形式出現,圖文並茂,非常暢銷,每十日一章節,一直連載了好些年。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西門慶這個人物塑造,便是以嚴世蕃為原型,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裏麵還有不少關於嚴黨之章節,亦穿插著宮廷生活,官場角力,明白人一看便知是寫當朝,寫的是嚴嵩一黨。作者可能一開始就知道,會遭遇禁忌,因此,才弄得撲朔迷離,雲裏霧裏,摸不清他身世。

王世貞其實寫了很多東西,就是在守孝期間,亦沒停筆,反而寫得更多。有的堂堂正正署上自己大名,送到有名的書坊刊刻,賺取資酬。有的則隨便起一個什麼名署上,或者根本就不署名,便將手稿交給家人,讓他們拿到京城某個地方,交給某個人,收回銀子即可。

一個被仇恨充滿內心之人,是不會有善良之心的,至少,在某個階段不會有。王世貞對殺父仇人,及其黨羽,便是充滿了刻骨銘心之仇恨,你能希望他對這些人發善心乎?王世貞父親被殺,其實並不全是嚴黨之責任,更不與鄢懋卿相幹。

嚴嵩作為首輔,麵對皇帝背後那十萬太監宮女,麵對與皇帝沾親帶故之數十萬皇親國戚,麵對嘉靖帝本身對此事的曖昧態度,他會如何做,他能如何做?作為執法者的鄢懋卿,恩師的壓力他豈會不知,那些在背後叫囂,不殺王忬,不足以平民憤之人,盡皆是一些甚麼人,他豈會不曉?

其實,王世貞父親王忬,並非死於大明律令,而是死在“民憤”之上。戰場之上,敗軍之將被律令問責所斬者,古亦有之。為何王世貞能成功為父親翻案?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嚴嵩倒台,嘉靖帝駕崩,徐階篡改遺詔而促成。徐階充分利用“兩個凡是”,成功將一切不穩定因素,推卻到嚴嵩頭上。

“凡是”在嚴嵩執政期間,處理之案件,盡皆屬於嚴嵩“迫害”之人;“凡是”被嚴嵩“迫害”之人,盡皆翻案。有沒有罪,當不當斬,凡是嚴嵩經手之事,不問青紅皂白,盡皆歸納為嚴嵩迫害。因而,元美占盡先機。

作為王忬兒子,元美自然覺得父親罪不致死。罪不致死而死之,便是冤假錯案,冤之枉也。因而,他要申訴,要翻案。可為何在嘉靖帝活著的時候,他翻不了案,自然是因為嘉靖帝還在,沒有人可以任意做到手腳。由此可見,殺王忬,嚴嵩責任並不大。而鄢懋卿一個執行者,更是毫無責任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