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4:喜獲豐收王虎開鐮祭祀
兩對孩子結婚後,徐趙氏一人住在茅屋裏,就顯得非常冷清。白天,徐家姐妹還可以回去陪陪母親,夜晚卻不能,無論子雲兄弟有沒有時間回家,他們都得在婆家屋子裏住,這亦是規矩。
還是景修太太雷氏英娥想得周到,她與景修和五爺夫妻商量一陣兒,取得一致意見後,找到徐趙氏說道:“親家母一人在家,怪冷清的,反正你這房子亦是租來的,不如退了,搬到我家與子鳳住,給子鳳做個伴兒,大家都方便。”徐趙氏害怕鄰居笑話,不願搬過來。英娥便邀請上兄弟媳婦一起前去遊說,妯娌倆你一言,我一語,便將徐趙氏說得無話可說,隻好搬來與子鳳一起同住。
徐趙氏年齡其實不大,才三十八九歲,因為這些年一直操勞,麵相就顯得像五十多歲的人了。本來覺得搬進姑娘婆家不方便,一想到還有一個小姑,倒亦免去了不便一說。徐趙氏亦的確喜歡子鳳這個孩子,架不住兩位親家母與孩子們的輪番勸說,便搬進了鄢家居住。
子雲與萬成兄弟,每隔幾天便可回家住三二個晚上,有時是二人一起回來,有時是單獨一人回來。回來時,都騎著高頭大馬,穿著千夫長製服,威風凜凜。
鄢懋卿平時亦下地幹農活兒,本來應該每個月到衛署裏報個到的,因為有兩個孩子做著千夫長,這道程序亦就都給免了。沒事時,就在家做做學問,教幾個孩子讀書,亦練習寫字。徐家姐妹跟著弟弟妹妹一起學習,她們原本就已認得一些字,讀過《女兒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現在,在他的教授下,進步很快。他們開始學《大學》、《中庸》、《論語》等等知識。
孩子們有農活幹時下地,沒農活幹時,在家讀書,書讀累了,就練練武功,功練累了就坐下來讀書,反正沒有閑著的時候,他們亦不喊累。
徐家姐妹沒有武功基礎,亦過了練習武功的最佳時期,等到弟弟妹妹練功時,她們便做家務活。幹活兒她們是一把好手,她們有使不完的力氣,裏裏外外,都搶著幹,倒把雷氏、徐氏、趙氏三位老人都弄得沒事可做了,便剪一些窗花到集市去賣錢,貼補家用。
幹田地裏的農活時,是五爺領頭,六個孩子跟著幹,鄢懋卿亦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在家裏做家務時,是嬸子徐氏鋪排,雷氏與趙氏往往沾不上邊。
家裏養了不少牲畜,雞鴨鵝豬牛羊,打理這些事,活兒亦不少,但幾個孩子爭著搶著就做了。家裏充滿了蓬勃活力,天天喜氣洋洋,人人都生活在幸福的海洋裏。全家的日子,過得陽光明媚。
羊群要放養,這活兒原先全由子鳳負責。現在,這活兒再不是子鳳一人獨自承擔了,有時是徐趙氏幫忙,有時又是其他兄嫂,倒是徐趙氏,成為了放羊的主角。山上的草肥,羊兒亦不亂跑,隻是注意,不讓它們跑到麥田裏去吃麥苗即可。子鳳其實很清閑。放羊亦不怕狼咬,因為,並不離村莊太遠,隻要有人看護,山上的野獸白天一般不到村莊附近來。
五爺拿出他家的積蓄,購置了很多農具,添置了兩條牛,一匹馬,還有一駕馬車。麥穗已經灌漿,正一天天飽滿起來,眼看就要成熟,收獲的季節就要到了,這些必備物品都要準備停當。五爺家之所以還有點錢,是因為當初抄家時,鄢徐氏偷偷藏在身上的,因此,非常少。那五千兩銀子,白白地給錦衣衛抄走,萬成兄弟們心中,到現在都還心痛。沒錢花的時候,便想起這事。
應王大人之請,去年收完小麥,鄢千成就已進軍營裏做代理百夫長。王大人非常看好鄢氏子弟,他感覺,這朝廷高官,就是有其過人之才能,不然,培養不出這些優秀的孩子。
鄢氏一家,不到一年工夫,便在遼海衛落地生根,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煞是惹人羨慕。
第一年,日子就這樣平淡無奇地過去,田裏的莊稼不是很好。第二年,鄢五爺根據頭年經驗,以及自己琢磨,加上早作準備,莊稼便與頭年大不相同。
金燦燦的麥浪,像大海波濤一般,隨著微風吹拂,在麥田裏翻滾。一片一片的麥田連在一起,一望無邊,與大海一般無二。
鄢五爺背著雙手,遊走在麥田周圍,看著自家麥田裏的麥子,顆粒比去年要好很多,更是比周邊麥田的顆粒都要飽滿,很是欣慰。他自我感覺良好,五爺我就是有能耐,烤酒我是第一流的師傅,種田照樣不會落後於人,盡管初學種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