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8:徐階喪首輔景修失良機(上)(1 / 2)

13·4·68:徐階喪首輔景修失良機(上)

隆慶二年七月。朱七向隆慶皇帝,彙報了鄢懋卿戍邊情況,順便彙報了鄢懋卿娶兒媳婦時,得知聖上承繼大統,還麵向京城跪拜了三拜,並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隆慶帝感歎道:“景修有心了,他的日子倒是過得安逸,朕卻很是煎熬啊。朱七,依你看,朕要是把景修召回朝,主理財政,是否妥當?”

朱七沒想到主子會有此一問,一時之間答不上話來。朱七是沒想到聖上會直接向他發出此問,以他的地位與處境,根本不可能談及朝廷大事,即便是想,亦就隻是想想罷了,千萬不能流露出來,否則,妄議朝政,便是要殺頭的。

隆慶帝看出了他的顧慮,和藹地說道:“這裏沒有旁人,你就大膽說。”隆慶帝雖然已經執政一年有餘,卻發現身邊大臣,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根本不可靠。像這種極其私密的想法,根本不能與他們說起,假如說了,原本隻是一個想法,在他們那裏,便會變成生死相搏之籌碼。

隆慶帝覺得,鄢懋卿當年之功勳,理應受到先帝重視,可先帝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聽信徐階讒言,將他趕到遼海極寒之地,受盡嚴寒折磨與煎熬。

隆慶帝知道,先帝原本是喜歡景修的,如此做派,定然事出有因。

任何一件事情,禁不住人盯著巴巴地想。先帝遺詔大赦天下,可嚴嵩一黨卻不在此列,就連胡宗憲手下一個幕僚,大明才子徐文長,皆幾進幾出死牢。先帝對嚴嵩之感情深厚,從來不曾對他有趕盡殺絕之心。古語言:人之將死,其言亦善;鳥之將亡,其鳴哀哀。先帝怎會將嚴嵩打入萬劫不複之境地?其中道理,說不通。

有人傳說,先帝遺詔,實為徐階夥同陳洪炮製,想必是真的。如若不然,無法解釋明白。既是如此,那麼,先帝遺詔裏,必有徐階陳洪之流,不願意看見的將要發生之事。是何事會讓他們如此驚慌,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篡改遺詔,矯詔天下,欺君罔上?

凡事皆經不起琢磨,隆慶帝眼巴巴想一件事,還真讓他想出些頭緒來了。隆慶帝用排除法,排除了很多可能之可能,結果在鄢懋卿身上,沒法排除此種可能。那麼,定是先帝要他起用鄢懋卿,卻又害怕他麵對新帝恃才傲物,先削去他棱角,打磨他銳氣,再讓朕從遼海苦寒之地詔回朝堂之上,讓他永生感恩戴德,誓死效命於朕。如此一來,朕用起此人,便順手多了。

定是先帝看準了鄢懋卿忠心之性格,想給朕留下一個能辦大事之大才,因而,才誓死保護於他。

因之隆慶帝對鄢懋卿才能讚賞有加,想到此便盯著想,也許是走入了死胡同,他滿懷信心地堅信,先帝真實遺詔裏,必定有此一條,否則,徐階陳洪之流,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篡改遺詔。

那麼,能讓徐階陳洪如此孤注一擲者,隻有真實遺詔裏涉及鄢懋卿處。先帝幾十年時光,被黨爭權謀折磨得喘不過氣來,亦窮得讓他喘不過氣來,因而早已厭惡透頂。徐階便是權謀黨爭之罪魁禍首,倘若不是他處心積慮與嚴嵩周旋,嘉靖一朝,斷然不會如此烏煙瘴氣。以嚴嵩之才華,倘若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設大明江山事業中去,這大明江山,又豈會落得如此地步?

隆慶帝斷定,先帝是要鄢懋卿“天將降大作於斯人”,亦是要新君不拘一格用人才。既讓徐階害怕,勢必除之而後快,還讓陳洪甘願再次與之合作,其主要因素隻有一個,那就是先帝欲讓新君廢徐階,讓能掙錢的鄢懋卿取而代之。否則,徐階不會非要致鄢懋卿死地,先帝亦不會非要保全鄢懋卿性命不可。

若然如此,鄢懋卿就得重新起用,既然如此,鄢懋卿就得大用。可諾大一個朝廷,隆慶帝找不到一個可以商量此事之人。見朱七與鄢懋卿交好,又是先帝絕對信任之奴才,找他說說,斷然不會有錯。

朱七誠惶誠恐地回道:“主子英明。倘若奴才說錯話了,請饒恕奴才死罪。鄢懋卿辦事利索、處事周到,為人謹慎,性格謙遜。朝堂上下,可以說人人都得到過他恩惠,因而,人緣極好。至於民間,他這些年在外走動,廣播善緣,口碑極佳。”

朱七繼續說道:“當年永嘉沙城開鹽,一心赴在鹽場裏,致使小妾錢氏難產,母女雙亡。然則,永嘉一縣百姓,已經過上幸福生活。自然,他們並未有一日忘記景修,逢年過節,替他到錢氏麗娘母女墳上,燒錢化紙,焚香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