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8:徐階喪首輔景修失良機(上)(2 / 2)

見主子沒有打斷他的意思,朱七便繼續說道:“當年總理鹽政,其實並無禦史彈劾之實,先帝心中最是明白不過。除開奴才以外,還有不下十餘人在看著景修,他的一言一行,逃不過先帝爺眼睛。所以,先帝爺他老人家,才一直要保景修性命,怕是亦有這方麵意思在裏麵。”

“此事朕當然知曉,可他是嚴氏一黨,當時先帝爺亦是不得已而為之嘛。麵對如此強大攻勢,先帝所能做到的,亦就是盡量周全他性命罷了。你還沒回答朕的問題呢。”

朱七見主子催促,便不再害怕,大膽說道:“請主子恕罪,那奴才就鬥膽說句真話。倘若依奴才看來,景修之才幹,不下於嚴嵩等人,朝中大臣,無人能極也。要是能總理財政,對景修來說,定是小菜一碟,國庫保準充盈不虧。以景修之能,即便是做個首輔,在奴才看來,亦是遊刃有餘。”

朱七停頓一下,繼續說,“主子,隻是有一樣,怕是不好辦。在大臣麵前,怕是要想一個好的由頭,此事方能辦成。否則,可能阻力巨大,不得不防。盡管滿朝文武大臣,盡皆沾過鄢懋卿的光,但此一時彼一時矣。若主子真要召他回朝,委以重任,怕就會遭遇很大阻力。忌賢妒能是人之常情。自然,主子果真下決心召回他,大多數人還是會好好配合工作的。”

朱七心中有點責怪鄢懋卿了,怪他總是將功勞送給旁人,總是不讓聖上知道他的情況,總是不向新帝表明他的心跡。倘若他主動向新帝靠攏,爭取重新入仕機會;倘若他順水推舟,就按王簽事意思辦,再讓王虎將子雲三兄弟在遼海從軍,抵禦倭寇之事實渲染一番,讓新帝知道他的存在與貢獻,鄢氏一門始終在為朝廷出力辦事,盡心盡力,盡忠盡孝。再加上他在旁邊出把力氣,事情隻怕就好辦多了。

王虎雖然是按照鄢懋卿意思,向朝廷奏了牛家窩堡消滅倭寇之事,卻給朱七發來了密函,詳細敘述了真實過程。言下之意,便是給朱七打聲招呼,不要壞了鄢懋卿好意。

朱七此番亦是豁出去了。既是主子逼問,便將心裏的話全部和盤托出,將心裏話說出來,即便是主子要怪罪,那亦值得。倘若景修果真能重回朝堂,即使做不成首輔,大明氣象亦會大為改觀。為了主子,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自己的命又算得了甚麼?主子倘若真要朱七小命,隨便找個甚麼借口便成,何必要大費周折,繞這麼大一個圈子哉。

隆慶帝麵帶難色,輕歎一聲,說道:“是呀,亦不能不考慮周全。貴為皇帝,亦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啊!”

朱七本不想提醒聖上這句話,但隆慶帝問到他了,不提醒一下,一味地慫恿,便有不忠之嫌。倘若真的慫恿成功,到時皇帝在內閣大臣那裏碰了軟釘子,那不還是他的責任?倘若主子因他的慫恿碰了鼻,豈不是要找他算賬?算賬尚且不可怕,可怕者,便是景修因此而再次遭遇厄運,那就有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之嫌。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鄢懋卿所懷之璧,便是他的才幹,能為大明王朝生出錢來。鄢懋卿所懷之璧,還有他的德性。倘若讓一個胸懷天下,德才兼備者執掌內閣,黨爭平息,君臣一心共創大明盛世,自然不會是一夢南柯。

這一層隆慶帝亦想到了,且想得比朱七深得多。因而,他下定決心要冒險一探,看看幾位內閣是何反應。他再次詢問道:“朱七,當年你深得先帝信任,朕想,自然有你過人之處。你且說說看,倘若朕果真讓景修回來出任首輔,可行否?”

朱七突地一聲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忙亂一陣後,顫悠悠地回答道:“請主子恕罪,如此重大之事,奴才不敢插嘴。”

隆慶帝手一抬,和藹地說道:“朕說過了,恕你無罪。你就大膽說吧。朕想聽真話。”

朱七這才抬起頭來回話,他還是不敢站起來,就那般跪在地上,說道:“回主子,依奴才所察,可行。但是……”朱七不敢直言,便不再說下去。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