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3:吉慶人家撐起鄢府學堂(一)(2 / 2)

王管家覺得有理,便不好意思地應承下來。他是擔心,將來鄉鄰說閑話,鄉俚鄉親的,說他僭越悖主,多不好。

五爺便說道:“特殊情況,特殊處理,鄉人亦不是不知,大約應該會能理解的吧。”

鄢五爺試著一說,不曾想,這個兒媳婦真是通情達理,說在她心裏,早就把王管家當成父親了。於是,便在鄢府宴請王管家全家人,鳳霞與千成夫妻,當堂拜了幹親。

說實在的,鳳霞姑娘對於親生父親,那是相當之陌生。父親隻管自己仕途,隻管自己的新夫人,新兒女,新家庭,從來不曾把鳳霞當作一回事。倒是爺爺奶奶,一直將她當成掌上明珠,一直將她捧在手心裏。這種隔代情緣之深厚,簡直讓人唏噓側目。

鳳霞與父親見麵的次數,怎麼能及與王管家的時間久遠?鳳霞從小見到的男人形象,便是這位成天在田地裏勞作的王管家。家公這麼一說,深得兒媳心意,鳳霞一口便應承下來。

鄢五爺隻是覺得,兒媳遠離父母,遠離爺爺奶奶,怕她有所不適,亦怕兒子千成不懂得疼愛自個兒的媳婦,委曲了人家孩子,故而便有此一提。

此乃亦正是王管家的心病,他疼愛鳳霞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疼愛自己的親生閨女,這不單是王管家親生閨女還小的原故,而是王管家原本就是一個良善之人。在鄢五爺看來, 這良善之人,就應該獲得好報。

兒媳拜了幹爹,五爺與王管家便是名正言順的親家了,以後相互照應起來,便不會再有什麼不自在感覺。這是善良之人與善良之人打交道的法則,有個名分,以便相互照顧,才會免得以為有什麼希圖。這亦是最善意的相互幫助。

結成了親家,無論從哪個方麵,對雙方都有好處。這種好處,不一定便是物質上的,主要還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相互敬重。當然,鄢五爺還是有自己私心的,初到一地,自己什麼都不懂,倘若不籠絡上一個鐵實之人,長久幫助自己,怕是要不了三年五載,便很難在此地生存下去。

王管家畢竟是王府的管家,不是鄢府的管家,他願意幫的時候,愉快地幫助你,倘若哪日心情不快了,便可睜隻眼閉隻眼。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義務,長期幫助你。倘若結成了幹親,那就不同了,幫助鄢府,就等於是幫助他的幹女兒。

說幫助,當然不是指物質上的,是指地方習俗與禮儀上的。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即便是說話的方式,語氣都有其特點。在迎來送往上,倘若不懂當地習俗,稍稍一個疏忽,便是會得罪一大片鄉鄰的,而且,有的時候,得罪了人都還不自知。等你忽然某一日,發現鄰居不愛理你時,便是遲了。

鄉鄰間往來,日日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雖不注重大事,卻在一些小事上,計較得緊。誰都知道,大事上一般人都不糊塗,卻專撿一些雞毛蒜皮之小事挑理兒,尤其是對新到人家,更是如此。要想在此地世代平和生存,便要從小事入手,從一開始便入手,徹底融入到當地人生活之中。

然則,一地一方之規矩,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盡皆熟悉。王管家土生土長,又是王侍郎家總管,即便將來在某些地方忽略了,做得不周到,有此一鐵實親戚存在,鄉人便不會較真。

鄢五爺的細致謹慎,是從老家東岸進京那日開始的。作為鄢府管家,不管老爺官做到什麼位置,都是需要極力維護的。維護老爺良好之聲譽,便是管家必備的責任與義務。若說老爺是上梁,那麼,管家便是中梁,上梁是正的,倘若中梁不正,那麼,下梁便會歪。

鄢五爺作為鄢府管家,管理著府上十多個人,還管理著酒坊十來個人,他決不做狐假虎威之事,亦絕不縱容下人們,做任何有損老爺名聲之事。因此上,在京城那些年,鄢府的下人無論走到哪裏,都非常受人尊敬。

現在,府上又有了幾個下人,以後可能還會多起來。鄢五爺便又自覺地將管家的責任扛了起來。扛起這個責任,便意味著一切細節皆要考慮全麵,不能忽略任何一件小事。否則,千裏長堤,便會毀於蟻穴。

(精彩待續,敬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