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3:吉慶人家撐起鄢府學堂(三)(1 / 2)

16·6·83:吉慶人家撐起鄢府學堂(三)

有家長顧慮男孩女孩一起讀書,怕會出事。有家長支說道:“大家都是農民,雖說老祖宗傳下了規矩,可孩子們還不是背著大人,整天在一起蹦蹦跳跳,哪家不是又有男孩又有女孩的?倘若大家都知書識禮了,這對鄉俚是多大的好處啊。”

見鄢老爺同意開館授課,幾位家長高興得很,第二日便將孩子送到鄢府。沒過幾日,男孩女孩加在一起,便收了四十來名,小到六七歲,大到十五六歲不等。報名過後,預備三月初三開學。

鄢懋卿讓百成子龍兄弟,趕著馬車去郴州城裏,買來了相應的課本。在這幾天時間裏,凡報了名的孩童,家長都送來了學費,有的是錢,有的是米。交錢的,一吊兩吊十吊不等,交米的,兩鬥五鬥一石不等,沒有定數,全憑家長意願,給多少是多少。實在交不出錢米的,隻要想讀,亦可以來報名就讀。

鄢懋卿亦不給家長記數,告訴家長,不管學費交了多少,每個學生他都會一視同仁。學堂的規矩亦是一視同仁的,沒犯規矩的學生,教師獎勵,犯了規矩的學生,便要懲罰,與學費交的多和少沒關係。

家長們都很高興,說就是要這樣,孩子們才能讀好這個書。他們紛紛表示,進士老爺盡管放手懲罰,家長不會怪罪。

子龍與百成去郴州買課本時,見課本太貴,想到學生家長們交的學費實在太少,根本就課本費都不夠,不要說老師的報酬了,就覺得這樣下去,家裏怕是會吃不消,便想到了在回雁客棧賺到的那一萬兩銀子。兄弟倆一商量,說不如將這一萬兩銀子拿出來,專門辦這所學堂,反正這銀子亦不是自己的。於是,便在郴州城裏兌換了現銀,裝到馬車上拉了回來。

兄弟倆向鄢懋卿和鄢五爺跪下,說了當時的經過,請求各自的父親大人責罰。鄢五爺聽說過後,早已忍耐不住,沒等兄長說話,便要打百成。鄢懋卿製止住了他,說道:“孩子做法的確欠妥,但出發點是好的,現在又要將這筆銀子用到正途上,倒是可以將功折過。隻是,以後千萬要記住,不義之財,是想都不能想的。”子龍與百成聽鄢懋卿這麼一說,便立即認錯,並表示以後再不會做這不義之事。

於是,鄢懋卿再沒收學生家長一粒米,一個銅子。那一萬兩銀子,便成為了學堂裏專款專用的款項。這錢一直由百成保管,學校亦由他主要打理,兄弟姐妹和鄢懋卿,都做學校的老師。除開鄢懋卿自己是專職先生以外,其餘人等,有農活幹時,便要下地,沒活幹了,才來教書。

鄢五爺其實內心很是欣賞子龍與百成的機靈,隻是他怕兄長心裏過不去這道坎,便搶先做個姿態罷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家中無錢的日子,實在不好過,作為管家,就更能體會個中滋味。

兩個孩子處理此事,雖有不妥之處,倒亦不失為聰明之法。重要的事,他們得了這錢,沒有自己亂花,而是存在那裏,現在又用到好事上。孩子本質不壞。他是怕倘若鼓勵了他們這些並不光彩之行為,以後便會變本加厲,做出有損兄長形象之事。

倘若當初擂台比武,他要是知道暗中還有這一層款曲,為家庭生計考慮,說不定他還會暗中幫助他們,贏得更多銀兩。像朱則剛這種為富不仁之人,對他用點小心機,亦不算為過。

見兄長並無過多責怪,心裏便安穩許多。看到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孩子,鄢五爺心裏亦高興得不得了。他覺得大哥就是行,無論走到哪裏,都受人尊重,這就是有學問的好處啊。他在內心裏感慨一番,便決定好好支持大哥,把這個私塾學堂辦好。

凡事都怕同心協力。倘若一個人想做之事,一心一意去做,成功的幾率有六七成。倘若一個人想做的事,一幫人同心協力幫你去做,成功的幾率便有十成。鄢懋卿便是這種狀況,他亦沒想到,全家人都如此的支持他。於是,便又老夫聊發少年狂了。

開辦學館,執掌教鞭,這是多麼神聖的職業,這是多麼偉大的事業?不說自己非要教出能問鼎三甲的狀元、探花、榜眼之才,即便是能識文斷字,知書達理,亦是一件功德無量之事。在這偏僻的山村,知識的普及,遠遠比教授出狀元之材,來得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