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萬民送傘
一見傾心成相思。苦難耐、人精怪。是前生、負他癡情債。決計今生開解?
父母親、深感無計奈。惟順從、紅燭樓台。一段佳話尤在,可憐太短暫。
——《迎春樂·永嘉姻緣》
18·1:題外話
鄢懋卿晚年生活,幾乎全靠回憶過日子。回憶,是為了撰寫他的回憶錄,亦是為了老夫妻倆打發無聊時間。老倆口在一些美好的回憶中,日子過得非常舒心愜意,亦非常之恬淡。
而鄢懋卿之《劍泉文集》,總共一百二十八卷,差不多有八十卷是他所經曆的事情與感悟。感情問題卻提到得極少,隻是在他九十歲過後,一次夫妻閑聊中,提到過一段鮮為人知的感情事件。這個事件發生在沙城鹽場,他遭遇了一位姑娘,遭遇了一場激情澎湃的感情。
這位姑娘,是他與王夫人和雷夫人之後的第三個女人,由此,牽扯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鄢懋卿因此而回憶起了一段輝煌的事業高峰。在這段事業高峰期,鄢懋卿幾乎找到了拯救大明的金方良藥,隻可惜,最終亦未能得到實施。
沙城鹽場,是鄢懋卿此生不得不說的輝煌,亦是他不得不說的痛。他收獲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卻亦失去了他又一個心愛的女人。三年時光,對他是一種磨礪,亦是一種鼓勵。
一個四品官員,從來不擺架子,與鹽工們打成一片,一起幹活,一起生活。因而,他獲得了事業愛情雙豐收。
在四百多年前的大明王朝,倘若出現一次工業革命,那將是前所未有的創舉。隻是可惜得很,大明王朝如此牛X,竟然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伯樂。嘉靖帝聰明絕頂,玩弄伎倆,他亦最終隻是保全了鄢懋卿性命。隆慶帝開初雄心勃勃,不料草草收場,短暫而暗淡。
萬曆帝幼年登基,初長成人,便受人唆擺,自毀長城。此後一生剛愎自用,除了支援朝鮮打了一場幾年的“露梁戰役”,讓倭寇數百年不敢侵犯中華以外,別無可供史家圈點之筆。
作為臣子,最值得稱道者,則是對麵金錢誘惑,鄢懋卿沒有動心,甚至沒有占有國家一兩銀子。而在識人用人方麵,有他獨到之處。永嘉沙城鹽場,後來興旺了數十年,直到明朝滅亡,使得永嘉百姓,成為周圍富庶之地。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欽差鹽政,麵對這麼多的生死厄運,他挺過來了。捉匪首,他念其聽人命令,釋了;擒盜賊,他見其沒有成功,放了;遭倭寇,他睹其凶猛,滅了;查貪官,他有理有據,斬了;遇海瑞,見其可做鯰魚,薦了;遇陳洪,見其狗仗人勢,忍了;逢徐階,百般陷害,躲了。然而,百姓跪送,他坦然受之,因為,他問心無愧。
他是一個“易學”大師,能掐會算,但他算不準人心險惡,世道無情。因為他能力超群,能辦凡人不能之差。因為他家教森嚴,練就了能忍凡人不忍之功。因為他修養到家,能容世間難容之事。因為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容易遭人忌妒憎恨。因為這一切的一切,成就了大明王朝提前覆沒,成就了一代“易學”大師,天壽百年。
誰不希望自己的祖國繁榮強盛,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誰不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誰不希望自己的能量能為世人帶來財富,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一直充滿色彩?
時勢造就英雄,時勢亦可能會埋沒英雄。人生就是這麼回事,不管你留下的是什麼,留下沒留下什麼,你都終將離開這個世界。人們是否記得你,對於逝者來說,都亦無可奈何花落去。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管是微笑著走的,還是失望著走的,終歸你是走了。就像一撣灰,就像一粒塵,有沒有人關注,一點不重要。隻要不是擺在明麵上,人撣都懶得撣你一下。
因而,別太在乎自己,曾經做過什麼,曾經是什麼。亦別太計較,別人做過什麼,別人對你做過什麼。更別太思念,還有什麼沒做,還有什麼該做。閉上眼睛,微笑著,呼氣,吸氣,直到沒有空氣讓你呼吸的那一刻,你就愉快地接受吧!
因為,你別無選擇!
18·2·89:看今朝東岸祖屋話往昔(上)
年屆九旬的鄢懋卿,精神矍爍,記憶力非常之強,精力亦非常之旺盛,是他自己都沒有想像到的。每天除了撰寫回憶錄,便是幫人寫字。靈感來了,亦寫首詩,填首詞,撰篇賦什麼的。現在已經不寫論證性文章了,因為一寫這類型文章,便有勞累感覺。便寫一些小散文,以及詩詞歌賦,抒懷的,怡情的,修身養性的,反正是有感就發,想起什麼便寫什麼,寫完後,便收集到《劍泉文集》的相應卷章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