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鳳凰涅槃
鳳凰涅槃,平生夙願難。生死相隨長相伴,兄弟情誼難斷。
落霞山莊離別,胸中思念漫漶。咫盡相守無怨,五龍山上道觀。
——《清平樂·鳳凰涅槃》
19·1:題外話
鄢五爺當年其實並未真正亡故,而是思念兄長心切,體內鬱結邪火,欲用內功驅除,誰知走火入魔,便一口氣不來,假死過去。一代隱俠“中華神鞭”,從此長眠於地下。
事隔多年,豐城東岸偏北方向,二十裏開外的五龍山道觀,出現一位百歲真人。此人一襲白色道袍,腰係藍巾,麵似盈月,白淨無瑕。眉似狼毫,寸二有餘,飛翔額際,平添英姿。麵無皺紋,須發皆白,發有三尺、須超八寸。道骨仙風,瀟灑飄逸。五龍道觀原本還有四位道長,全在百歲左右駕鶴西去。現僅有道士十名,均不知曉真人來曆,平素皆喚無塵師尊。
五龍道觀,早前原本並無道士,皆因無塵真人到來,便陸續收了十名道士,四名老道乃原本觀裏遊方回歸者,自詡真人。十名道士則是附近鄉民子弟,皆因傾幕五位真人仙風道骨之風範,蜂擁而至,層層選拔,脫穎而出之年輕人。
無塵真人廣布善緣,施恩於民,附近數十個鎮,百十個村莊皆受他庇護。無塵真人常年手持拂塵,遊走於這些村落間,去得最多者,便是東岸、西岸村,幾乎每隔三五日,便要出現在東岸村裏。
他從來不主動與鄢懋卿正麵相遇,隻是遠遠見他體態安好,便悄然離去。後來有幾次避無可避,亦隻是低頭問安,稍事寒暄便借故而去。鄢懋卿心中曾存疑問,無塵真人身材相貌皆與兄弟五爺相似,但氣質與膚色完全不同。見真人並無與他攀談之意,便覺無趣,心中疑問頓消。倘若真是鄢五兄弟,豈有不搭理他之理。
無塵真人確實就是鄢五爺,皆因生死輪回,鳳凰涅槃後,心中餘念皆空,唯獨放不下兄長景修,便攜四位師弟兄一起,回到曾經習武的五龍道觀,一邊教授徒弟武藝,一邊保護兄嫂,直至兄嫂壽終正寢,方才安心在道觀裏專心修煉。鄢五爺,無塵真人,又名鄢無塵,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卒於清太宗天聰四年(一六三一年)。享年一百一十四歲,無疾而終。
明萬曆二十五年(丁酉年,公元1597年)九月,無塵等五位真人,離開了五龍道觀,直到二十六年冬月,才又回到道觀,卻隻見無塵真人一人回來。後來,五龍觀便出現很多道士真人,做了七七四十九日法事。這一年多時間,無塵真人去了何方,周圍村民皆無人詳知。隨著歲月流逝,現在便再無人知曉此事。
直到四百七十年後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一隊紅衛兵鏟除四舊,在五龍道觀裏,找到一本線裝書冊,裏麵記載了五龍觀曆任掌門之事跡。言說無塵等五位真人,這段時間去了朝鮮露梁戰場,參加了古代最有名的“萬曆三大征”戰役之“露梁戰役”。
無塵真人師兄弟五人,形象非常之怪異,一經出現在朝鮮,便引起無數人好奇。然則,此時的倭寇水師步軍,已經完成對漢城合圍之勢,戰場已經從釜山轉移到漢城。就在守城朝軍即將潰敗之時,無塵師兄弟趕到,一舉活捉倭寇名將來島通久。
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原本是武林大俠之貫常手段。然則,無塵真人師兄弟五人,盡皆八九十歲高齡,總有力所不逮之時。不幸得很,大師兄無心真人,在這次戰鬥中,被倭將來島通久斬於馬下。無靜與無無真人師兄弟搶回大師兄遺體,無塵與無埃真人便將來島通久生生擒回城中。
數月後,又在海上生擒倭寇主將梅北國兼,結束“朝鮮倭亂”,奠定了倭寇此後三百餘年,不敢大舉犯我中華之不世奇功。出去時是師兄弟五人,回來時,便隻有無塵真人一人,其餘四位師兄弟,盡皆戰死沙場。一切事情辦結完畢後,無塵真人趁著夜色,給鄢懋卿送去一張字條,上書:“倭寇從此三百年內不敢犯我大明江山”十六個字。
19·2·95:落霞山鳳凰涅槃獲重生(上)
萬曆十三年正月初九,鄢懋卿與夫人英娥,在落霞山莊玩兒了一年多後,滿心歡喜地回了豐城東岸老家。臨行,鄢五爺送出了程又一程,就是不願與兄嫂分手。送君千裏,終須一別。鄢五爺一個老男人,硬是流下了渾濁的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