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6:五龍觀兄弟生死長相伴(二)
鄢五在五龍山下與徐氏成婚,生下兒子萬成。萬成稍長,正好與子雲作伴練功。那年,二濂翁要將子雲送到景修身邊,便選中了鄢五,並托鄢五此生好好保護景修。鄢五父親趕緊召回兒子,囑咐他要世代為主家奴仆。
幾十年過來,鄢五對兄長景修之感情,簡直到了比親兄弟還親的地步。落霞山莊人多熱鬧,自是不必再回去,打擾晚輩清靜之生活,倒是兄長處,顯得太過冷清,正好可去陪伴兄長。
回五龍觀修煉武功,倒是遂了鄢五爺之願。一個曾經的武癡,能在晚年潛心專研武學,那是最好不過之事。經過這次假死,他的“鳳凰涅槃”之神功,的確精進了一個檔次,實現了質的飛躍,應該好好整理出來,加以完善。當年練功,很快便打通了任督二脈,武功進展神速,猶如鳳凰涅槃,因而取名“鳳凰涅槃”,但當時並未知曉這門功夫,是要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方能真正練成。
當年之功,隻是在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基礎上精進而已,並非真正達到爐火純青。此番歪打正著,確實上了一個質的檔次,真乃因禍得福是也。四位師兄弟前往吊唁,發現他臉色紅潤,經脈正常運行,隻是沒有氣息罷了,便斷定他乃練功走火入魔所致,並未真正死亡。
因此,才能放心離去。可他們並不知曉此番功成之後,威力究竟如何,便擔心嚴密的棺槨將他悶死其中,便又急於挖墳開棺拯救於他。其實,憑五爺如今功夫,即使深埋五尺,亦能衝破棺槨與鬆土,破繭而出。隻是現場便不會有如今這麼完好而已。
師兄弟表示,倘若無塵回五龍觀,他們便一起回去。如若不回,他們便繼續遊方,過流浪生活。其實,數十載流浪生涯,憑誰都有厭煩之日,師兄弟早已想找個落腳之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廝夫。自己既然已經死亡,就不應該再去打擾家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解脫塵世諸多紛擾的絕好機會。鄢五爺決定改回原名無塵,跟凡間俗事與家庭,以及人世間種種情緣,作一次徹底切割,隨師兄弟回五龍道觀,潛心專研武學,成就自己少時夢想,豈不快哉。世間諸事,亦過數十載,不過爾耳,該放下時便放下吧。
當年五龍山道觀,香火之鼎盛,自不待言。有大小道士數十人。自鄢五被真悟掌門逐出山門,其餘四大弟子便心灰意冷,對道觀失去信心,皆因尚有無塵陪伴後山練功,倒亦不覺得無趣。自鄢五帶領家人離開豐西去到京城,便一個個心生去意。不到三五年時光,五龍道觀五大弟子,盡皆拜辭師父而去。遊走四方,抱打人間不平之事。
真悟掌門原本年事已高,見五大弟子盡皆離去,心中鬱悶,未過數年,便駕鶴升仙,道觀掌門由第三十六弟子無修接掌。
真悟真人頗具才學,自創立五龍道觀,凡收弟子,均按照自己撰寫的詩來命名:
心靜無塵埃,情緣亦終了。
往事尤可追,花落知多少。
韶華更易逝,凡俗別憐蒿。
道法與天齊,修持能做到。
真悟真人希望弟子們修身養性,道法雖與天高,隻要專心修煉,便能達到。
無修雖然在眾師兄弟中排位低,年齡卻稍長。作為小師弟,被師父看好,是因為他修為頗高,為人正直,深得真悟真人喜愛。倉促接任掌門,毫無思想準備,一時之間,便有無措之感。但他非常清楚,眼下要緊之事,便是辦理好師父後事,便著手安排。眾師兄弟一應人手,齊心合力,經過數日工夫,才將真悟真人後事料理完畢。
世間大凡如此,凡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權利;隻要有權利,便有爭鬥,便有勾心鬥角,便有你死我活。既有你死我活,便有血腥屠殺。一個毫無心機之人,即便在其它方麵再有能耐,亦是不適宜做領袖的。單位再小,亦是一個社會,一個江湖,一個血腥屠宰場。
五龍觀由真悟真人一人獨創,在他執掌山門之幾十年間,一無法老護法,二無師兄弟幫助,雖說觀內隻有幾十個道士,卻亦是幾十條心。千不該萬不該,真悟真人不該打破陳規,實行掌門之位有德者居之。倘若真要如此,亦得先為繼任掌門掃清障礙,備下後手。可惜得很,聰明一世的真悟真人,臨死時卻糊塗透頂,埋下滅門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