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6:五龍觀兄弟生死長相伴(三)
真悟真人選擇無修接任掌門,是因為見其厚道,正直,不會拿著他那一套,致使道觀生存的法則做壞事。因此,在傳授掌門之位時,便告訴了他,靈符之所以這麼靈之真相。隨著無修暴斃,靈符真相便被埋藏於地下。
無情雖然順利當上掌門,卻從此沒有了來錢的道道,亦不琢磨師父立觀之根本。久而久之,道觀凋弊,坐吃山空。有耐不住清苦之道人,遊走他鄉,更有心術不正者,做賊為盜,偷盜附近鄉人財物,寅夜潛入大戶人家搶劫,鬧得烏煙瘴氣。
能成為方圓百裏之大戶人家,自是有其聰明之處,當日見五龍道觀發生內亂,雖是逃之夭夭,心裏卻琢磨開了,回家便增加家丁,加固防守自家宅院。犯賤道士如若想要成功,確亦不易。為求生存,道士們便隻好遠走他鄉。五龍道觀,從此荒蕪一片。
心、靜、無、塵、埃五位道人,回到五龍觀,慢慢整修道觀,重振聲威,盜賊宵小,便又銷聲匿跡。
無塵被師兄弟推舉為掌門真人,他們自詡為真人,不設道長,亦沒有打算再收徒弟。現在,四位師兄弟都明白了,當年無塵為何被師父逐出山門。
當年,真悟真人行俠仗義,保護鄉人,在有意無意之間又向鄉人透露訊息提示。這在真悟真人看來,此事甚為齷齪,居然被無塵無意間撞見,便起殺心,但又於心不忍。正好無塵犯了戒律,便以此作為借口懲處,趕出山門,以絕後患。
無塵將多年的秘密說與師兄弟聽,是想參照師父當年做法,以維持道觀生計,保一方百姓平安。眾師兄弟考慮數日,覺得並無不妥,隻是自己約束好,不以此為要挾便可問心無愧。隻要問心無愧,便可坦然待之,沒必要這般神秘。
五龍道觀數十年無人,周圍的盜賊土匪便又猖獗起來。見五龍道觀重新有人打理,一打探,便知是真悟真人之五大弟子回來了。此五人當年之威風,一般平民百姓自是不能得見,可土匪盜賊,並不陌生,知趣者收斂起來,知情者立馬循形。
有自恃人強馬壯者,頂風作案,偏偏就策劃著要去打劫泉塘鄢府,還揚言要滅了鄢氏族人。倘若悄悄去行事,便亦罷了,千不該萬不該,硬是要將此消息透露給五龍道觀。
無塵真人得到訊息,斷定該夥土匪,正是衝著五龍山道觀而來。既是打劫泉塘鄢府,就更不能坐視不管。無塵來曆,周圍鄉民雖無人知曉,可土匪首領定是知曉當年之無塵回歸,怕是用不了幾多時日,鄉民自然亦會知曉。
泉塘鄢府,雖說不是鄢五之五腹本家,卻亦同為一姓,未出十腹。土匪打鳴叫響行劫,自是司馬昭之心,準是衝著他來。無埃真人腿勤,早已打聽出這夥土匪來曆,匪首贏冠,便是當年官帽山小土匪,官帽山匪首贏錢最得意之人。
師父真悟真人收拾了贏錢,眾匪徒作鳥獸散,聽得五龍觀內亂,這個贏冠,便帶著殘匪回到官帽山,伺機作案。等到五龍道觀眾道人全部銷聲匿跡,便大行匪事,周圍大戶人家頻頻遭劫。即便養有眾多家丁,亦未能幸免。周圍百姓便自然而然想起真悟真人,有他主事五龍道觀的時期,真是太平無事。可惜遇人不淑,基業毀於一旦,攜帶周圍百姓遭遇報複。
而這個贏冠,更是比那贏錢有過之而無不及,明火執仗,貧富皆遭打劫。還多次強搶民女上山,強行霸占初夜權,然後交由眾匪徒淫樂。
周圍鄉鄰,時有姿色出眾之少女被其糟蹋,有的少女清白遭遇玷汙,趁匪徒不備,碰壁而亡;有的則衝出匪窩,跳崖了結自己生命。自然,有的至今還在山上,遭遇一幫匪徒糟蹋。這些令人發指之事,哪是一般匪徒幹得出的事,簡直惡貫滿盈,罄竹難書。如此嚴匪,倘若不盡早滅之,隻怕還有很多良善人家,要繼續遭遇劫難。
贏冠匪首,此人該死。無埃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立馬就將其碎屍萬段喂狗去。贏冠定是打探到,現今五龍觀之掌門是無塵,才會特意拿泉塘鄢府開刀,否則,別無他解。
因為泉塘鄢府,並非真正大戶人家,隻是全村都為同姓,村中大戶就是無塵真人本姓兄長。以前,他之所以不敢去惹他們,是因為吃過一次虧,是因為全村一姓,即便匪徒能進得了村莊,亦出不來。鄢氏族人,自古固結,凡有劫匪入侵,必遭群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