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7:師兄弟萬裏征程赴戎機(上)(1 / 2)

19·4·97:師兄弟萬裏征程赴戎機(上)

九十餘歲高齡的鄢懋卿,深得豐城民眾喜歡,大家隻當他是一位長壽老人,再沒有人提及其餘舊事。因他耳不聾,眼不花,而且精神大好,大家皆感神奇而好奇。

豐城王縣令,對這位前刑部左侍郎,亦感佩有加,都是為官之人,雖說縣令官職很小,卻亦能體會得到官場險惡。王縣令幾乎可以斷定,此前種種,皆是因為權利爭鬥所致。因有如此心態,便時常上門與景修說話,亦給他帶去朝廷邸報,讓景修了解到一些外界之事。

朝堂之上,一切事宜,皆提不起景修興趣。時過境遷,內心早已平靜,一切爭鬥,一切榮辱,皆不能讓景修內心,產生那怕些微之波浪,看了就看了。倒是有一事,讓他內心不平靜起來。那是萬曆二十二年春日,暴發於朝鮮的“壬辰倭亂”,一直引起景修之持續關注。他感覺,自己當年預測的倭寇侵華戰爭,如今終於暴發。這場看起來是發生在朝鮮的戰爭,倭寇野心怎會是朝鮮彈丸之地?隻不過是想打通朝鮮通道,大舉侵略大明。看來,這個叫豐臣秀吉的家夥,終於統一倭國國,向外擴張了。

王縣令見老人,對朝廷邸報上的朝鮮戰事感興趣,便叫衙役期期送去,有時亦親自送去。王縣令是萬曆初年進士,理論上是張居正的門生。開始一直在行人司做行人,張居正歿,才慢慢外放,幾經輾轉,做了豐城縣令。

一到豐城,他便得知,豐西遺老鄢懋卿,是嘉靖朝刑部左侍郎,曾做過總理全國之鹽政欽差大臣,能力超群,本事了得。十數次險些喪生,卻又次次有驚無險,尤其是嘉靖帝,總是在關鍵時刻保全他性命。

還有他管家鄢五爺,在驚濤賅浪中,無數次保他平安。

如此眾多之人皆想他死,卻總是死不了,害他之人,想他死之人,一個個盡皆死去,而他可好,如今已屆九十歲餘年紀,依然健步如飛。皇帝都要無數次保全其人,自是不一般。

由此,王縣令對他非常感興趣,想接近他,了解他,摸索一些為官之道。可這個老人,總是不理他,自己活自己的,倒是對他送去的邸報,非常高興,有時便回贈王縣令一壇鄢公酒,以示謝意。

對於王縣令來說,這就夠了,得不到他的經驗,卻能得到他的物質,說明老人並不討厭於他,來日方長吧。

時日長久,王縣令便知道,在此人身上,大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不再作任何幻想,權當一位長壽老人來尊重。

從這些邸報上的戰況分析,鄢懋卿初步斷定,倭國戰國後期,豐臣秀吉統一六十餘國。然而,統一後的倭國,並非鐵板一塊,多數人皆不滿足於自己的胃口。本國土地太少,國與國之間再如何打,亦就那麼點土地,不如團結起來,到海外開疆拓地。

豐臣秀吉為了實現他“一統天下”之夢想,早年那個“將中國版圖納入本國”的雄心,轉移到一個個虎視眈眈的小國主身上,讓他們去替他完成這一夢想。

豐臣秀吉便派出其中的勢力最強之國主,小西行長、石田三成,加藤清正,帶兵數萬,直奔朝鮮而去。二月時間,漢城淪陷,幾乎占領了整個朝鮮。朝鮮國王,緊急向大明求助。

年輕的萬曆帝雖然血氣方剛,卻頗具戰略眼光,知道倭國人誌在大明萬裏廣袤沃土,占領朝鮮,隻不過是他們計劃之第一步,下一步便是占領大明東北遼陽地區,然後屯兵遼陽,居高臨下,揮師南進,占領北京城,實現豐臣秀吉之野心。

張居正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培養出了一個得意弟子。而立之年的萬曆帝,亦處於派性黨爭之風口浪尖,很多大臣勸他早立儲君,固牢國之根本,對發生在外邦屬國的這場局部戰爭,根本不屑一顧。

正所謂“沒有打到自己的孩子,便不心疼”。萬曆帝則不然,鄰居家的孩子被人揍了,心裏亦疼。他力排眾議,派出一支千餘人部隊,前去保護朝鮮國王,火力探察倭寇虛實。由於人少,行軍隱蔽,基本達到目的。

等到七月,才由副總兵祖承訓,帶領一支五千餘人明軍部隊,深入平壤。祖承訓運氣不佳,軍隊還在平壤外圍,便被倭兵伏擊,潰不成軍,敗退回國。

十二月,萬曆帝便派出剛剛平定“寧夏哱拜叛亂”之總兵李如鬆,隻領四萬明軍,直抵朝鮮,與四倍於己的倭國軍隊殊死作戰。於次年春日,勢如破竹之四萬明軍,便將十六萬日軍趕到釜山,敵軍死傷無數,收服朝鮮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