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加持之下,攝像頭可以分析行蹤,解讀唇語,捕捉表情。
在大都市中,再難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樹洞。哪怕是深夜公園裏的寂寞哭訴,也可能被機器默默記錄。
互聯網上,更不可能有樹洞了。連濃眉大眼的臉書都叛變了,還有誰可以相信?
最隱私的博客日誌,在服務器上早被拆解萬遍;最安全的雲端相冊,在工程師眼中不過是自家花園;
哪怕是功能單一的生活軟件,後台也會拚命搜刮你盡可能多的信息:短信記錄、支付習慣,甚至相冊照片。
他們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刷單。而埋在深處的野望,無須多言。
2017年6月,《財經》報道稱,國內個人信息泄露數達55.3億條,平均每人4條。
還記得那個被騙子騙走學費後自殺的山東女孩徐玉玉嗎?
她的所有信息,在黑市上隻值5毛錢。
失控的數據洪流,衝垮了她的生活,帶走了她的生命,也最終淹沒了她的死訊。
在消滅隱私之後,失控的數據洪流,將更進一步地控製我們的生活。
阿湯哥還年輕時,拍過一部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
在電影中,大數據可以提前預測誰將犯罪,從而預先逮捕。未來人人自危。
我們離這個未來並不遠。
2017年,“滴滴出行”研究院發表論文說,用戶打開“滴滴出行”時,“滴滴出行”能在2毫秒內,預測用戶最可能前往的地點,準確率已超過90%。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學者稱,他們已可預測一個人未來可能到達的位置,最多可預測到80周後,準確度高達80%。
預測之後,便是掌控。
因為知道你的目的、你的傾向、你的欲望,那麼自然可以把你引入設定好的人生。
你所看到的,都是符合你口味的信息;你所購買的,都是符合你心理的商品;你所度過的,都是數據推衍出的生活。
你已分不清,這是不是你主導的人生。
最初,它們跟蹤你的生活;此後,你將聽從它們的口令。
人類在失控的數據洪流中醉生夢死。
假山上的猴群,搶奪香蕉,忘記四周的鐵網;溫水中的青蛙,撥弄暖流,卻不知鍋底的烈火。
我們正參演《楚門的世界》,人類是主角,而觀眾是一台台漆黑、巨大的數據服務器。
三
2015年的博鼇論壇上,百度總裁張亞勤說,斯諾登事件後,絕對隱私已不存在。
斯諾登則說,預防個人信息泄露,最可靠的方法是遮住自己的電子設備的攝像頭。
2016年,紮克伯格發布的慶祝照片泄露,他從此成為這句話的忠實信徒。他用膠帶封住了筆記本的攝像頭和麥克風。
就連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也將筆記本的攝像頭貼上了膠帶,並在大學演講中,推廣這一原始手段。
當然,一段膠帶,攔不住肆虐的數據洪流。
《大數據》一書的作者、阿裏巴巴前副總裁的塗子沛說,算法在黑暗空間中生長,最易滋生算法腐敗。未來各國都將增設機構,進行算法審查。
對個體而言,想在洪流中獨善其身,則隻能以自身數據庫對抗時代數據庫。
人腦是自身第一數據庫,當你放棄了自身數據庫的更新,過度依賴外部數據時,自然會被信息流所左右。
這是一個艱難的更新過程。
你走出信息舒適區,不斷學習跨界知識,算法繭房便再也困不住你。
你掙脫技術依賴,時刻保持警醒,“大數據殺熟”便很難坑殺你。
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清晰的人生規劃,在數據流中保持決斷力,力爭做數據的主人。
陳塘關外,風雨如晦,龍吼從烏雲中隱隱傳來。
巨浪拍打城門,洪水轉瞬將至。
不是每個人都有哪吒的乾坤圈和風火輪,都能戰天鬥地。
但我們起碼可以,盡量到高處,盡量不逐流,盡量掌控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