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巨浪中,向未來移民(1 / 2)

你適應巨浪的速度,決定你在未來的位置。

在電影《2012》的高潮處,巨浪撲向喜馬拉雅,恐慌的人類擁向巨大的方舟。

在那個平行世界,那是人類的分水嶺。登船者通向未來,被遺棄者葬身深海,化成千萬年後的塵埃。

五年之後,即2017年,類似的考驗在電影之外上演。

這一次,人類要麵對的,將是數字洪流,而你我都是洪流的製造者。

過去三十年,全世界的數據量正以每兩年翻十倍的速度激增。

每一天全世界會上傳超5億張圖片,每分鍾會分享超20小時視頻,互聯網一天的內容能刻滿1.6億張光盤,而且這隻是2012年的數據。

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已達13.05億,可穿戴設備數量已達千萬。數億傳感器遍布我們的生活,你的每時每刻、吃穿住行都在被數字化。

人類文明90%的數據都是近兩年生產的。而且,信息爆發仍在持續。

數據洪流早已淹沒我們的生活,堵塞我們的口鼻。過去,數據積累尚如蓄水,在人工智能降臨後,數據變成了有方向的洪流。

所幸,數據洪流導向的不是末日,而是更為美好的未來。

你在未來身處什麼樣的位置,取決於你適應這次巨浪的速度。

回憶下我們身邊那些近年來抓住機遇的朋友,你會發現,他們都對數據分外敏感。

那些提前研判樓市動態的人,那些成功把握大盤曲線的人,那些總有神操作、抓住投資機遇的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能在數據洪流中捕捉轉瞬即逝的機會。

我們望洋興歎,他們卻在岸邊遊走,時而投出鋒利的漁叉。

如果說以往錯失機會隻是錯失財富,那麼這一次錯失機會,你將失去對未來的掌控。

其實,海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一本書已成功預言了今天的現狀,幾乎說對了每一件事。

這本書叫《數字化生存》,被譽為二十世紀信息時代的聖經。

作者尼葛洛·龐帝在書中說,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將為人類帶來全新的生存方式,比特終究會取代原子。

《數字化生存》出版兩年後,電影《黑客帝國》上映。

在清華的大小禮堂和階梯教室的投影幕布上,綠色的0和1組成數字洪流傾瀉而下。

觀影的學生一片肅靜。人群中有未來搜狗的王小川和美團的王興。

那一年是1999年,互聯網故事剛剛開始,一切仿如隱喻。

數據洪流,其實是一種宿命。

人類文明的進程,就是追求數字化的進程。

唯有世界可以度量、萬物可以量化,世界才不混沌,前路才可預知。

感知世界後,人類才能進化自身,這是寫在生命中的本能。

在數據匱乏時,文明總會有瓶頸,人生也會有諸多煩惱。

比如,在古時,時間隻有模糊的刻度,空間隻有粗糙的邊界。

城裏居民能聽更梆計時,富貴人家有日晷、滴漏,但到了廣袤農村,更多還是看天色。

宋朝時,女真族計算年齡還要靠回憶看過幾茬青草,而桃花源村民更加直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再看空間。將登太行,大雪滿山,欲渡黃河,寒冰塞川,崎嶇蜀道誰知有多少路程?每一次陽關作別,便不知相見何年。

他們無從預知天氣,無從規避疾病,不知日月星辰因何旋轉,更不知如何規劃和決定人生。在數據匱乏之下,人生隻餘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