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訟(2)(2 / 3)

“朱溫確實有傳位朱友文的意圖,隻是還沒有挑明。”

“這樣就更不需要貧道提醒了。單就眼下而言,無論是均王還是博王繼位,都不會輪到郢王。郴王薨後,郢王兄弟裏麵排在第二。無論聖上是傳位給博王,還是均王,肯定會想到郢王是一個障礙。依照長幼、親疏順序,繼承皇位的人都應該郢王。無論是均王還是博王,若想能夠順利登上皇位,都必須搬掉郢王。

王妃想想,無須均王、博王親自出馬,隻要他們的夫人在聖上耳邊嘀咕一下,郢王的性命就難保。不像普通黎民百姓,皇子之間爭奪皇位的結果隻有生和死。這是神州幾千來的傳統。不說現在,就是幾百年前,太宗皇帝為了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退一萬步,就算聖上對郢王不舍得動手,最起碼也應該剝奪郢王目前手中的權力,將郢王趕出京城,以免威脅到博王或者均王。郢王一旦被聖上趕出京城,新皇登基之後郢王準備到哪去?郢王就變成了砧板上的肉,任由博王或者均王宰割。到時候,隨隨便便一個借口,就可以除去郢王,以消隱患。

如此看來,郢王不是一般的危險,而是非常的危險。這也就是訟之困卦所隱含的玄機。當今聖上的性格,王妃肯定熟悉。若是再遲疑不決,郢王危矣!作為王妃,自然也危矣!到時候,不是貧道妄言,死的可不是隻有郢王和王妃,而是郢王和王妃有關聯的一大批人。所以,貧道才會說,除了革命,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化解郢王的危機。”

“若水先生,事情能否成功?”

“方才王妃從何處而來?”

“娘家柘城。”

“柘城在亳州北麵。北方,水;南方,火。水克火。如此看來,王妃此番來天清觀已經預示,王妃大事將成。按方才之卦,郢王為水,水也克火。聖上微時諱溫,登基後諱晃,全都為火。郢王為水,水克火。如今時令剛剛進入仲夏,仲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於五行,屬火。今天是辛巳,時辰是午時。巳,屬陰火;午,屬陽火。

貧道認為郢王的大事必成,而且推定應該就在夏天。倘若過了夏天,到了秋天,秋天屬金。郢王之水就不能克金。金生水,郢王之水必多。水多就泛濫,傷人自然也多。到那個時候,郢王不用說不能化解危機,禍害早就已經降臨。天幹辛,屬金;金生水。此乃助郢王克火之水。郢王若是大事成功,還須王妃幫助。離開王妃,郢王即便想變,也大事難成。”

“若水先生,小婦能起什麼作用呢?”

“王妃所起的作用可大著呢。

無論王妃願意還是不願意,聖上想讓王妃入宮侍寢,王妃還得侍寢。王妃何不幹脆用心宮中事情,忍辱負重,關注宮中的任何變動,隨時通告郢王。這不等於聖上替郢王在宮中安排了王妃做內應?王妃在宮內,郢王在宮外,相互配合,等待時機。一旦時機來臨,大事成矣!凡事成與不成皆在一念之間。倘若當時尚有一念之仁,豈有當今的聖上?”

張氏來時眼中的憂鬱此時已經完全消除。

“多謝若水先生幫小婦指點迷津。將來郢王登基後,小婦定叫郢王封若水先生為國師。”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貧道隻是希望,貧道今天說過的話王妃很快就忘記!”

“若水先生放心!外人曉得,先淩遲的應該是小婦以及小婦的族人。若水先生,小婦先告辭。”張氏向石柏手一拱,站了起來,石柏跟著張氏起身。“以後”,張氏說,“說不定還要叨擾若水先生。”石柏以客套應客套。“以後,王妃一定萬事如意!”兩人出了堂內,站到了步簷上。“赫威!”張氏叫站在庭院外的仆役抬進箱子。

“此次前來不曾帶禮物,就這一千兩紋銀權作小婦獻給天清觀的香資。”

“夫人客氣了。這些香資夫人已經帶來了,那貧道也就替天清觀收下。”

“小婦就先跟若水先生告辭。”

“夫人走好,貧道就不遠送了。秋雨、秋水,你倆替師兄送一送夫人!”

“多謝若水先生替小婦指點迷津!”

“實際上,人本無迷津,隻是人都不願正視而已。貧道想,夫人應該也是一樣。人總是到了危機關頭,才想到動手。可惜,此時動手往往已經為時已晚!若是敢於直麵,自然就能撥雲見日,看清河津,過河到彼岸。”

“小婦就是不願正視,也得正視。到時,若水先生定要來洛陽。”

“有時間,貧道定去。”

就在玄幽別院的庭院上,石柏拱手給張氏送別。

送走張氏,秋雨、秋水返回玄幽別院。

“師兄,你來天清觀突然玩起了五行八卦,搞得神乎其神。你說這物事是否真的很靈?”

“靈?”石柏嗬嗬笑了起來。

“那純粹是騙人的道具。神州文化的精髓,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騙。陳涉騙,劉邦騙,統統都是騙。師兄騙別人,別人騙師兄,相互騙。就看誰的騙術高明了。”

“師兄,你的騙術夠高明的了。”

“高明?遠著呢,跟大騙子相比,師兄隻是小騙子而已。就說是五行八卦,從它產生的時候開始起,就是騙人的道具。既然你感興趣,師兄就給你講一講。”

“師兄這些個奇奇怪怪的物事,我還真沒聽過。”

“早在鄒衍提出陰陽五行學說之前,當時的齊國已經開始流行五行學,隻是鄒衍總括其他人的種種說法而已。當時齊國國君是呂太公薑尚的後代,他們宣稱自己是炎帝的後代,崇尚火。陳敬仲的後代田和,也就是後來的齊太公,想奪權。想奪權,自然需要造輿論,編造故事。這是神州最常見的現象。當時那些拍馬屁的書生紛紛給田和編造故事,製造輿論,如同黃巢編造故事一樣。他們說陳敬仲的祖先是舜帝。於是,他們開始編造說,舜帝的祖先是黃帝。神州曆史上原本隻有炎帝,經過他們的編造,就出現了代替炎帝的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