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可願留在我冥府,消解魂魄願力,解度執念?”輪王向德明和尚問道。
當初輪王自那七殺鬼王手下救回這和尚,如今其已經醒轉來。
“此誠僧之所願也。”德明和尚誠敬道。
他見這幽幽冥府,每日押送來不知多少迷魂怨鬼,卻正是實踐大乘佛法、普渡眾生之善地。
“甚善。”
閻君給諒明和尚一塊令牌,讓其能夠以活人之身在冥府中遊走,解度怨鬼執念。
似德明和尚這般誠心修佛敬仰佛,且又沒有勢力牽扯,孑然一身之人,才是輪王真正放心所用之人。
自那日他顯化凡間,斃殺鬼王之後,徐州願力香火倍增,湧入冥府,大漲其神力。
此刻冥府內神力、香火如若汪洋一般浩大,比之東海道城隍那時候連宮殿、磚瓦皆是腐朽,有如壤之別,東海道城隍托他複興冥土神道,李均塵也算不負所托了。
這日,輪王看著一冊韓鏡文送來的陰籍,其上有一人姓名引起了他的注意,陳懷義。
此人莫非是那為王絕甫千裏送神珠之人,輪王還記得原身指點過此人,能為其消解命中一點劫數,若此劫過去,當是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格局,怎麼卻死在他徐州地界上了。
他翻開陰冊,看向此人生平。
是為救村人,溺死河鄭
輪王還記得李均塵此前曾給這饒讖言是“遇木而走,見水而入”。
正是根據此人命格所呈凶相所警示,未曾料到此人還是難逃劫數。
他翻開卷宗,仔細觀閱因果,正可驗證李均塵一身卜算之道。
自陳懷義那日千裏送神珠之後,因受神人報償,得到一縷福德之氣,本可消解其嶽不能承載貴格的劫數。
卻恰逢青州兵亂生起,當時有官員被陸機聖符教蠱惑,相助賊軍,為禍鄉裏,陳懷義心有不忿,召集鄉人,抵製暴校
卻因賊人有法師相助,奈何不得,陳懷義被逼遠走他鄉,淪落到徐州。
而這讖言也確實救了陳懷義一命。當時賊軍圍捕他,他騎馬匆忙逃走,遇到前路有一密林與一河流兩方向,陳懷義想起李均塵所言“遇木而走,見水則入”,便向河邊去,適時降暴雨,道路泥濘,難以行路,而陳懷義所乘駿馬竟然一躍三丈,躍過河岸,如有神助,他輕易擺脫追兵,經蠢向南行至徐州。
陳懷義當時對李均塵驚為人,卻未曾想還是在徐州遭了劫數。
他沿路到徐州後,簇因暴雨發洪水,有人不幸落水,陳懷義見義施救,救上婦孺七名,在救第八人時,卻最終沒能上岸,溺死在河裏。
因水而得生,又因水而死。
輪王神意傳到李均塵處,令他不勝唏噓。
人算不如算。這也給他敲了一個警鍾,太虛眼中鬥數推演之道雖然撩,但畢竟不能事事算盡,以往李均塵過於依賴此術。
若真身處劫中,便是算得機,又豈知此機非是由劫而來。
他心中暗暗警惕。
陳懷義之死讓李均塵有些感慨,不過僅是些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