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青衣書生(1 / 2)

徐慎之一句話,相當於給他吃了一枚定心丸,老郎中所擔心的,無非是金人會不會打到應天府,攻破下邑。

要打到應天府,首先得攻破汴京,事實上金人後來做到了,但攻破汴京後,金人並未再繼續南下。

夥計將藥煎好之後,端來讓二人服下。

除了內服的湯藥,還有許多外敷的膏藥,二人身上劍痕累累,傷勢頗為嚴重。

受到了老郎中的醫治後,二人先後暈厥過去,自打被公輸長風追擊以來,二人一直緊繃著精神,全憑毅力撐著,如今得以放鬆,暈厥也是在所難免。

老郎中也是極為詫異,二人的傷勢極為嚴重,若換做是常人,有十來條命也不夠死。

三日之後,在夥計的細心照料下,二人漸漸蘇醒。

徐慎之心中甚是懊惱,雖然誤打誤撞地跑到了應天府,然而卻身負重傷,還沒得授道籙。

陸瑛當日與他自江都縣分別後,回了揚州府,如今已經過了大半個月,她早已回返江都縣,她在江都縣找不到他,定然會北上前往汴京尋他。

懊惱歸懊惱,身上的傷勢不可不治。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轉瞬之間,已過四月,二人傷勢恢複了許多,腳上傷口也完全愈合。

傷勢有所好轉,二人便借著老郎中的住宅,清洗身上積累已久的汙垢,換套新衣服

靖康元年八月,金軍將領完顏宗望、完顏宗翰領兵南下,分別自保州、大同出發,先後破雄州、文水等地。

這些消息傳到徐慎之耳朵時,已經是事發後的第十天。

徐慎之聞之十分焦急,然而噩耗並未就此停止,隨後的幾天時間裏,金人攻破中山、新樂,拿下天威軍,克真定的消息接踵而來,不亞於重磅炸彈。

金人南下,雖然尚未打到汴京,但已經時不遠矣,下邑縣內人心惶惶,十分不安,已經有人著手準備舉家南遷。

為徐慎之二人看病的老郎中也憂心忡忡,徐慎之初來時便說過,金人即將再次南下,現如今果真興師動眾,令人心憂。

當徐慎之身上的傷勢恢複了七八分之時,準備動身前往汴京。

“我要走了,”徐慎之麵色凝重衝寶象道。

“去哪裏?”寶象側目。

徐慎之搖頭苦笑,“汴京。”

“佛爺跟你一起去。”寶象說道。

徐慎之聞言微感詫異,“你不去大理國了?”

寶象沒有再接話,他此時著手收拾行頭,其行動已經表明他意已決。

臨行之際,徐慎之向老郎中辭行,順帶留下了些銀兩,這些日子對老郎中多有叨擾,吃住皆在此處,還有診金藥費。

不過徐慎之身上的銀兩已經不多,不能給他太多,隻能讓他不折本。

老郎中還有所推辭,但徐慎之和寶象急著趕路,留下銀錢之後快速出門。

上街之後,二人又添置了幾件換洗衣物,購買了些幹糧,備著路上吃。

出了下邑縣城之後,二人時常會遇到三五成群,結伴而行的路人,這些人身上或是帶刀佩劍,或是提斧拿錘,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濃鬱的草莽之氣,皆是江湖武人。

雖然不明白這些人要前往何處,但他們皆是向北而行,由此不難推斷,他們北上應該與金虜南下有關。

二人行了許久,正午時分抵擋一處山嶺腳下,山嶺下有一處佛門寺院,名為長生寺,寶象提議在此稍作休整。

徐慎之是道門弟子,隻拜三清,不進佛門禪院,但耐不住寶象軟磨硬泡,隻得答應了,進去暫些片刻。

長生寺並不大,且由於地勢偏僻,無甚香火供奉,因此略顯頹敗。

雖然徐慎之應允寶象,同他在這長生寺休息片刻,但他卻並不主動上前敲門。

寶象見徐慎之止步門外,並不上前,隻得自己上前敲門,口中高誦佛號,“阿彌陀佛。”

不多時,門被人從裏麵拉開了。

“阿彌陀佛。”開門的是個年齡不過十二三歲的小沙彌,雙手合十,衝二人躬身作揖。

徐慎之打量了一眼開門的小沙彌,小沙彌生得濃眉大眼,皮膚白皙,煞是可愛,如此年紀的孩童,哪裏有什麼向佛之心?又怎麼會削發為僧?大概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家裏人口眾多,不得過活,將孩子送到此處出家。

寶象雙手合十,回禮道:“阿彌陀佛,貧僧二人路過寶刹,想在此叨擾片刻,還望應允。”

小沙彌見寶象也是沙門,便道:“二位請進。”

寶象再次還禮,徐慎之也跟著還禮,不過他並非佛門中人,因此隻是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