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臨陣磨槍(1 / 2)

徐慎之進門之後,寶象便迫不及待地迎了過來,道:“那倆人是誰啊?”

“當今皇上之弟康王趙構,以及刑部尚書王雲。”徐慎之並未向他隱瞞。

“好大的來頭。”寶象咋舌不已。

徐慎之心事重重,並不言語,一切都在史書上所記載的運轉,他的心中並不好受。

無論大宋多麼軟弱可欺,畢竟是漢人所立國度,徐慎之也是漢人,倘若此時是在後世時,這對他而言隻是一段過去千年的屈辱曆史,僅此而已。

可現在他卻在親身經曆,同為漢人,他不忍心看到汴京城破,百姓流離失所的那一幕。

“小牛鼻子,你想什麼呢?”寶象見他憂心忡忡,愁眉不展,便出言發問。

“沒什麼。”徐慎之搖頭。

徐慎之此時心中除了憂愁,還是憂愁,但憂愁並不能解決任何事,反而令他心緒不寧。無奈之下,他便站定混元樁,體會脊柱拉升鍛煉暗勁。

他目前暗勁功夫還不夠深,僅能以雙手發暗勁,距離金人打到汴京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必須要在這段時間內迅速提高自己的功夫,如此在戰場上更容易殺敵,也更容易保命。

暗勁光靠站樁是不夠的,還需要練習,需要在打人的時候能夠發出,因此徐慎之隻站了兩個時辰的樁功,隨即便自房間內演練拳法,並且配合施展暗勁。

暗勁對體力耗費極為嚴重,且對心髒負荷太大,所以不能練得過猛,容易練出事兒來。

因此,徐慎之練習的很是緩慢,並不敢一味的猛發暗勁。

寶象見他練功,便出言道:“小牛鼻子,大開碑手和不二刀法,你要不要學?”

“你教我?”徐慎之聞言詫異非常,收勢定身。

“佛爺也沒完全學會,怎麼教你?”寶象道:“你若是有需要,可讓你謄抄一份。”

徐慎之略微沉思,片刻之後搖頭拒絕。

大開碑手和不二刀法乃是道書《守洞塵技》所記載的九大武學之二,九大武學乃世間武學總綱,包羅萬象。

平心而論,徐慎之對這兩大武學極為垂涎,但寶象得來不易,若是隨意謄抄一份過來,勢必欠寶象一個大大的人情,徐慎之生平最不喜歡欠別人人情。

當然,他欠的人情已經不少了,林靈素、王思甫、韓興仁、莫雲星、莫秀華、寶象,這些人的人情他都有欠。

當日被公輸長風追殺,寶象本可棄他而去,令他心中十分感激。

“為何不要?”寶象見他搖頭,心中疑惑不已。

自打他得了這兩大武學以來,一直被人追殺,現如今他自願共享兩大武學,徐慎之竟然不要,著實令他詫異。

“山中逃難已經承了你的人情,若是再練你的武學,這人情就沒法兒還了。”徐慎之苦笑搖頭,他又何嚐不想要那兩大武學?

“你這小牛鼻子,”寶象道:“你就當是我借你的,日後你要是學了別的厲害功夫,再教給佛爺,這不就行了?”

徐慎之聞言,啼笑皆非道:“你知道你擁有的兩大武學是什麼嗎?”

“不就是武功秘籍嗎?”寶象不以為然。

徐慎之無奈搖頭,隨即將三大道書的事告訴了他。

然而令徐慎之沒想到的是,寶象即便知道了《守洞塵技》為一切武學之總綱,也隻是驚訝了一會兒。

“再厲害的武學也是武學,別廢話了,我去要文房四寶來。”驚訝過後,寶象說完一句話,撂下一句話下樓。

片刻之後,寶象端著文房四寶上來了,對徐慎之道:“佛爺雖然也識得幾個字,但寫得並不好看,你自己寫。”

寶象說完便將文房四寶放於桌上,解開上身僧衣,從後腰取出兩部黃色帛書。

徐慎之微微沉思之後,沒有再拒絕寶象,轉而接過了那兩部帛書。

這兩份帛書皆長三尺,寬一尺,上麵寫有蠅頭小字,密密麻麻卻又整整齊齊,每部帛書上的當有數千字。

“你倒是快抄啊。”寶象催促道。

“不用。”徐慎之搖了搖頭,他沒有過目不忘的記性,但要將這兩部帛書上的內容記下,卻是不難。

他花費了一下午的時間,終於將兩部帛書上的內容盡數記下,轉而將帛書還給了寶象。

“都記下了?”寶象不大相信。

“嗯。”徐慎之點了點頭。

一個下午,整整三個時辰,若是連這兩部帛書上的內容都記不住,那道門諸多符咒法術,他又如何記下?

寶象見徐慎之點頭,心頭甚是吃驚,這兩部帛書他得來已有兩個月了,卻也隻將大開碑手的內容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