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證位天仙(1 / 2)

王中孚熟讀諸子百家,自然知道道儒釋三家經義精華糟粕之所在,對徐慎之所言頗為讚同。

通過言談,他對徐慎之又高看了幾分,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他熟讀道家經典,也曾接觸過道門中人,卻不曾見過似徐慎之這般開明,敢直言不諱的承認道門的缺陷和佛門的優點的道人。

此外,徐慎之言談之中雖然多引用孔孟二聖的言語與佛門經典,卻始終將道家放在主導地位,以道門經義為核心,儒釋兩家從旁佐證證,此舉彰顯出他不忘道人本分,令王中孚很是欽佩。

王中孚雖然讀書萬卷,閱曆也頗為豐富,卻不似徐慎之那般參悟陰陽大道,故此,聽他點透一些道理,便感到胸中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二人自午時談起,孔宣插不上話,便有些感到無趣,自去另外一處無人的座位上坐下,趴桌子上打瞌睡。

直至下午申時,天色黯淡下來,酒肆裏的客人都走光了,即將關門打烊,徐慎之這才起身離座,準備離開。

王中孚對與他意氣相投,感到意猶未盡,便道,“敢請真人前往寒舍,在下略備薄酒,請真人小酌。”

“小酌就不必了,天色已晚,貧道便不耽擱。”徐慎之笑著擺手。

“敢請真人賜下道名道號。”見他不肯多待,王中孚隻好作罷。

“更名為嚞,改字知明,你看如何?”徐慎之扭頭笑問。

王中孚聞言點頭,嚞有智慧的意思,而知明意指對自身要有客觀的了解,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徐慎之給他所取名與字有這一層含義,再往深了講是要讓他從陰陽兩麵看待問題,同時也是提醒他,道儒釋三家雖然相通,但不可忘本。

“道號呢?”王中孚再問。

“我道門修行乃是煉盡體中陰滓,以得純陽之體,即天仙位,陽數為九,道號可取重陽。”徐慎之答道。

“重陽有何意義?”王中孚不解。

“天仙雖是純陽真仙,卻非仙之極也,仙極乃三清祖師,他們生於天地之先,合於大道,乃混元無極大羅金仙,我等後天修行不可達到。再下便是大羅金仙,大羅金仙雖然可修成,但已有人捷足先登,仙位已滿,後來者無望,隻能再求其次,證位玄仙。玄仙高天仙一品,可不是重陽麼。”徐慎之笑道。

“謝真人賜號。”王中孚拱手行禮,對這個道號頗為滿意。

徐慎之輕笑一聲,揭下先天貼在桌角的符咒,甩手焚化,叫醒了趴在旁桌打呼嚕的孔宣,出門離開。

待離酒肆遠了,孔宣問道,“真人,你咋把咱們玉真門的練氣法門傳授給他了,萬一被他泄露出去咋整?”

“此人日後必然飛升太虛,瑤池有位,傳他修行法門,有利於弘揚我道門正法。”徐慎之解釋道。

“你自己都沒成仙,怎麼知道他成仙?”孔宣撇嘴說道,“便是弘揚道法,也該收他為徒,傳播咱玉真法門啊。”

徐慎之搖頭道,“神霄派和多數道門一樣,皆存在很大瑕疵,此人日後會自創一派,以道門為核心,兼修儒釋兩家,會比現有的道門更具有包容性,利於道法傳播。”

“真人,你現在算命這麼厲害啊!”孔宣撓頭說道。

“不是。”徐慎之搖了搖頭。

“哦,我明白了!”孔宣突然兩手一拍,轉而以右手食指指著他道,“你肯定是在你那個年代看史書知道的。”

徐慎之未置可否,邁步前行,孔宣跟了上去。正要再問,徐慎之卻突然止步,閉上了眼睛。

“咋不走了,真人?”孔宣發問。

“成仙了。”徐慎之睜眼開口。

“啊?”孔宣一頭霧水。

徐慎之沒有多費口舌跟他解釋,抬頭上望。

方才他突然覺得自己腳步輕盈,隱隱有離地騰空之感,故此閉目內視,發現自身靈氣增長了十餘倍,體內濁氣盡除,以得天仙純陽之身。

孔宣見他抬頭,也跟著抬頭,隨即又低下頭來,“真人,你看啥呢?這啥也沒有啊!”

“少安毋躁。”徐慎之隨之低頭。

二人此時還未離開甘河鎮,天色雖然黯淡,但街上三三兩兩的還有幾個行人。

片刻過後,二人聞到一股異香,緊接著天空中突然飄落許多花瓣兒,異香便是自那些花瓣上散發出的。

“什麼情況?”孔宣再次抬頭,隻見半空中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名身穿皂衣的老天官,那老天官腳踏祥雲,手捧黃絹,精神抖擻地站立在雲頭。

在老天官左右跟著數名手捧玉盤的仙童,那些花瓣正是他們自玉盤中撒下的。

“神霄派玉真門道人扶搖子接詔!”那老天官的提氣發聲。

老天官的聲音傳遍了整個甘河鎮,街上行人聞聲紛紛抬頭,隨後駭然跪倒,各宅院中也有人跑了出來,叩拜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