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東頭田野裏,李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古人如何犁地。
管事正在規劃李正所需土地。現在李家灣的土地都屬於李大將軍所有,為了方便耕種才分為許多小塊,又不是小戶承包。李正和李管事商量把相對平整的劃作大塊,村東被劃為六塊,大路南北各三大塊,每大塊都有二三百畝。每塊地長一千餘米,寬也有兩百多米。
“等等!隻能整理一塊就行了。隻能種一塊。”李正羞慚道。
“孝正啊!咋的了?有此寶種,為何隻種一塊?”
“種子不夠!我隻帶三千斤麥種,怕是不夠。”李正覺得愧對大夥期望,直搓手。
“這樣啊!那先把路南整理好。其餘按原來的辦法種。”
唐時生產力低下,缺少牛馬,主要用人拉犁。犁地深度可想而知,隻有十厘米左右。最低四人拉一人扶犁,連刨的快都沒有,效率低產量也低。撒播小麥種子每畝四五十餘斤,產量卻隻有二三百斤或者更低。牲口少糞便就少,地裏基本不施肥。又無力深耕,能高產才怪!
路北大片土地上,村裏許多人也開始綁繩,拉犁。看一眼,發現很奇怪。就蹲下看了看。一根小腿粗細木棒,上細下粗,就是犁把子下端又裝一尺許長直木椎,前頭尖銳處套一巴掌大鐵鏵,和後麵犁把子接頭處用一硬木板連接。又從犁把子下端引出一長木杠,木杠前端綁上橫擔,橫擔上綁繩,人再去拉繩。看著眼花繚亂,眼暈。看綁好了起身要去試試拉犁。
李管事大驚,連忙阻攔。“王爺不可!您要是拉了犁,大將軍回來,我可就活不成了!哪有王爺自己拉犁的道理。”
一眾人等也是勸阻。
“沒事!我想改進這犁子,不親自試試,怎麼改?”看管事臉色一變,無語,李正笑笑。“隻拉一段,幾步。”
果然沉重,這靠近河灘的沙土尚如此沉重,那粘土更不用說了。走了十來步,被大牛奪去繩子,死活不讓再拉。
“管事!有木匠、鐵匠沒?我們回去改犁子。”
“有!有!”管事忙不迭的回答。“李木匠!張鐵匠!你回去拿上家夥到府上作坊去。”
幾人回去剛進後院作坊門,外麵來了一隊馬車。更有李琛在叫喊:“孝正兄弟,我來了!”來就來唄!
李正轉身見馬車停下,連忙扶李琛下車。見後麵騎馬的、坐車的紛紛下馬下車,行禮:“三哥好!黃長史好!龔司馬好!”
“孝正兄弟好!”黃長史哈哈一笑。“你要的人和東西都來了。”
“這是我家儉兒,在家不好好念書,整天搞些歪門邪道。聽說你禦雷電而來,要跟來見識一下。儉兒,還不向叔父見禮!”李琛道。“這兩個是挑選來的書吏,很聰明伶俐,你們以後就跟著小郎君了,還不見過先生?”
“見過叔父,小侄李儉有禮了!”一十五六歲小青年,一臉機靈,兩眼炯炯有神,趴下就磕頭。這,這,這年紀相差不大,這也太有禮貌了。得給見麵禮,一定得給。說實話,擱自己來說,給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人磕頭,還真跪不下去。
兩個小廝也連忙磕頭:“小人張新(郭細君)見過先生!”
伸手在大袖裏摸索半天,實在不好選擇,滿臉赫然的摸出一小塑料泰迪熊造型指甲剪來。這還是李浩鑰匙串上的。“侄兒免禮!叔父倉促間沒準備禮物,這小玩意兒你先拿著玩兒,改日叔父再正式給你個見麵禮。”
至於兩個書吏,都是十八九、二十歲左右,看著目光還算清澈,沒有什麼市儈狡黠,聽介紹說是州府吏屬的子弟,跟隨父輩在府衙當個跑腿的小廝,應該可以使用。就淡淡說了句起來吧!
“謝叔父!”李儉接過泰迪熊指甲剪,一臉得逞的狡黠。泰迪熊是可愛,但那不是重點,李儉感興趣的是上麵的墜串,亮晶晶的鍍鉻鑰匙環,短鏈,還有個蝦扣。
“一邊玩去!管事啊!開始犁地了吧!孝正兄弟,這兩位是找來的李木匠、張鐵匠。”李琛很急切,一句話應對三個人。
“哈哈!也是李木匠、張鐵匠。我這裏也有個李木匠、張鐵匠。不會是親戚吧!”李正大笑。“我們正準備開始改進犁子呢,你們來得正好!走!進去說話。”
“小郎君!鐵匠和木匠已經來了。該造個什麼模樣的犁子?”李管事著急啊!
“張師傅是吧!我畫個物件你看看可否打造。”說著就在地上用樹枝畫出一個奇怪物事圖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