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六章 申州書院 三(1 / 3)

第十六章 申州書院 三

這幾天李正陸續接收了來自各地的學生一百六十四名學習製作洗衣皂的學生。商家們都不想錯過免費學習肥皂製作的機會,紛紛選拔伶俐識字的家奴下人小廝來學習。李正對各個領隊安排一番宣布明天上午開課。

為了保密作坊其它工作,在學校沒蓋起之前,這些學生隻好安排在客棧後麵的作坊角落,這是一個臨時趕工隔離出來的院子,敞棚,大鍋等應有設備已經準備好。原來在這裏做工的那些奴隸匠人則被直接安排轉移進了書院新工地臨時住所,吃飯是不愁,住處嘛!在不影響王爺規劃情況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李正接收學生的同時也接收了大量礦石、糧食、煤炭等貨物,也有家族為了交好新晉郡王爺,饋贈許多年貨特產。像鹿肉魚幹、肥羊醃肉、幹貝筍幹、人參鹿茸等等。李正一一笑納。也有人看在白糖大賺的份上,討好問郡王爺修建學校還缺錢不,李正詢問過黃柏,這位厚道長史立即把賬冊送來。李正一看,發現自己擔心是多餘的,每天三四千人上工地,工錢隻是很小一部分。

工種不同工價也從女工的最低二文錢到最高的技術工三十文,所有工人工錢和請來的管理人員加起來每天不過一百貫。夥食費卻超過工錢許多,李正知道民工日子過得苦,指示每日多做幹的,每日殺上十口肥豬。豬價也賤,一口三百多斤的黑豬隻賣不到兩貫錢,天天中午飯一大勺燉豬肉吃得民工們眉開眼笑。雖說豬肉是上等人家所不屑吃的,缺衣少食的民工們也就是過年才能吃上肉。就這樣連工錢、夥食費、工具損耗一日需近三百貫。

申州和周圍州府的商人一呼百應,齊齊發財,賺錢賺得熱火朝天。到外地販來大宗糧食、活禽活豬活羊、木材、鐵銅礦砂,小到草鞋扁擔、荊條竹筐,還有流民人口奴隸,申州什麼都要,回程拉的都是申州新款家具、犁耬。

從冬月二十四開始到臘月十六這二十二天功夫,第一期工程除了準備石料,修路、圍牆、工棚、平整地基、等基建工程也提前完成了。

連學校附近河邊都被要求堆上如山的各種方形石塊。李正感慨:還是有錢好辦事啊!黃柏也附和道:“錢花得也快啊!”

十六午後,天陰欲雪。幾人商議一番,黃長史派人按順序開始通知各處民工,下午到大門口領取工錢處遣散等候告示。

一長溜桌子排開,旁邊是大筐大筐的銅錢,衙役和士兵維持秩序,收拾好的民工們背著鋪蓋排著隊上前領取自己的工錢。領隊工頭抱著賬冊大聲宣讀某某人的工種和工作天數,核對無誤後,或多或少的小錢串被粗糙的大手提走。一個個喜氣洋洋,直接出了大門回家。還有小吏對著自己手上的記錄紙張在一邊和領班指指點點,就有領班點頭哈腰答應。

李正還指示李白李興偷偷看著領錢現場,是不是有人搞欺詐冒領?是不是有當地混混欺負外來務工百姓?

大門已初具規模,巨石砌成的大門樓,很高大上的樣子。民工們聚集在大門外,等候著同村的鄰裏鄉親一路回家,眼看自己這一隊幾十人領完工錢,就見領隊興衝衝出來。“那個誰誰誰!你們幾個好運氣,把你的錢串子叫老三帶回去吧!你們被王爺留下繼續幹活了。現在到正月十五之前,工錢加倍!王爺說了,不願意幹也行,不勉強啊!”

“嘩——!”誰願意回去呢,別說工錢加倍了,就是不給錢,每天管飽也沒有人離開啊!

相同的場景在重複上演,到申酉時分,天空飄落起大片雪花。被檢選留下的約四百名各類技術工人被重新安置下來。

沒選上的人在等候許久後,發一聲喊:“回家咯!“背著鋪蓋四散而去。李正問黃柏,工錢都發了嗎?黃柏答,午飯後就開始了。百十個記工點都領錢發下去了。

“山裏還有工人嗎?“李正問。

“有!還有幾百人哪!石灰窯那有四百一十二,水泥窯有二百一十六,煉鐵爐那有二百一十八人,包括監工一共有五百四十六人。這有留下四百多人,就有一千多人留守了。誤不了王爺的事吧?“

李正看看天,說:“這煉鐵爐可不能停工!一停,再生火就難了,還有山裏的作坊工場,都要叫人看好場子。年前五天年後十五天各按雙倍工錢給,天寒地動的不容易。每個點每天給扇豬肉給壇酒暖暖身子,囑咐一下,別喝醉了誤事!“

幾位管事連連點頭稱謝。

曆時二十二天的基建工程圓滿結束。

第二天,臘月十七,四九第三天,雪後轉晴。李琛回京述職,再三要求李正一起回京拜見皇上,李正以寸功未立為由,堅持留下,李琛之後自己返回長安,走時再給李正留下一百名親衛,用來保證學校建設秩序安全。

親生兒子李儉卻不願跟老子回京見老娘,還說,年後把娘帶來申州不是更好?這小子不知道在跟年少多金的孩子王王叔搞什麼鬼?過去一直嚷嚷著回京回京,現在提起長安,腦袋一擰:“那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小孩子把戲以後我是不會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