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豐收的‘仙種’
李正斟酌著詞句說:“假如說,我是說如果,法不傳第九耳啊!我們隻是酒話啊!假如說,像你們這樣的五品官員,取消俸田,或者由你們自己賣掉俸田,或者朝廷補償錢或物贖買回俸田,你們覺得這700畝和連帶的利益的需要多少錢?”
李孝恭笑著說:“看來孝正有了什麼想法。說出來大家參詳參詳!”
“是這樣,隻是想法啊!不必較真!大唐建國,從兵荒馬亂中崛起,等於打亂了原來世家們的發展步驟,戰亂導致人口驟減,大量土地荒蕪。等緩過氣來,新老世家權貴們又將開始新一輪的土地兼並,苦的還是百姓。最後又慢慢回到了獻靈之變類似循環。”
三人色變,黃龔二人起身欲走。漢末的諸侯藩鎮分割,漢獻帝兄弟控製的地盤隻剩都城中的了,都城還是說得大了,他的法令也許出不了大殿就被更改了,後來從長安逃到洛陽的一路都是從別人地盤是經過。議論朝廷未來,批評朝政,二人還沒有膽量。你們是皇族,可以發牢騷,我們沒聽見行不?李孝恭卻端坐,思索李正的話。李正連忙說:“酒話!酒話!請坐。我是說,在可以控製的範圍裏,搞個試點。”
李孝恭真正來了興趣:“看來孝正有了對策。請講。”
“還是黃兄先講。”李正伸手指著黃柏,黃柏一笑而坐。
“黃家七十口家小,其中朝廷官配的仆役占大半,22家,50多口,有廚子、家丁、護衛等,朝廷對他們也有微薄的補貼,不足以養家,也要啃主子一點兒,我自家11口人,加上管家丫鬟,有近20口吧!按最低溫飽計算,如果退掉俸田,養活70口,不交任何徭役稅費,還需250貫左右。”龔益和李孝恭點頭,沒有多算,應該是這個譜。
李正心裏盤算一下,說:“250貫,加上俸祿80貫,加上祿米140石,這也不到360貫啊!這就足夠了,是嗎?”25萬個開元大寶,除以70人,再除以365天,平均每人隻是每天不到10文,溫飽而已。
“是!肯定比現在寬裕!”黃柏道。
真是容易滿足的淳樸時代啊!“如果多餘的家仆放出去成為平民,他們去種地或做工,自食其力,會如何?”
“他們不會走的,依靠主子什麼都不用操心,徭役賦稅統統不管!”李孝恭說。
龔益說:“如果落籍申州,有工可做,有地可種,那就不一樣了!肯定對主子感恩戴德!”
“如果我叫你把俸田賣了,籌集些錢,或開商鋪,或投資工廠,挑些伶俐穩妥的家仆管理,其餘遣散,落戶申州籍,給他們些田地或工作,他們可願意?再給你的俸祿補貼到每月三十貫,你可願意?”
不待黃柏說話,李正哈哈大笑:“不必現在回答!諸位都考慮考慮!日後再議!喝酒!喝酒!”
七天後,沿河東路大壩河灘裏豎起一排五個龐然大物,水車。連日的雨水,不僅給莊稼滋潤一番,溮河水也恢複了往日的水位,奔騰不息的河水在閘門束縛下更加湍急,泄洪口的水流給水車帶來無盡的動力。這五個立式水車,直徑都在五米左右。還有兩個臥式鐵製水輪,準備在房子下放水槽中安裝,目前還沒有完成組裝。
粗大的鐵軸帶動大大小小的齒輪飛速轉動,帶動旁邊的大石磨也在勻速轉動。李正參觀安裝大水輪過程,愣愣的看著清冽的河水,不知想些什麼?
一兩個月前,在一個山溝裏,一個稍小的水車就被豎起來。這裏稍偏僻,沒有住戶,用炸藥開辟一大片空地後,就算定點造紙廠了。關鍵一點,這裏的溪水流量不是很大,卻常年沒停過。通往外麵的道路正在修築。幾百名建築公司的工人在建廠房、修路。他們是專業的建築工人,有外地富商邀請他們去建造義陽王那樣的房子,說費用不是問題,但被拒絕了。申州商貿的答複是,目前申州正在大搞基建,不適宜外出建設,將來時機成熟,會優先考慮你的請求的。
大量竹子蘆葦和麥秸稻草,竹子竹葉、樹枝樹皮、藤條被運進來。水泥池砌的一個挨一個,高大的廠棚就有十幾座。旁邊還建起職工宿舍,飯堂,廣場等等。有錢好辦事,真是不假。
幾百名木匠在忙活著做一些木桶,木盆,木框,木架子,抄簾等等。
十天過去了,又是十天過去了,在李正從外地高薪請來的造紙師傅幫助下,紙造出來了。可把李正忙壞了,這二十天一直吃住在紙廠。又是蒸,又是煮,十幾盤大石磨一直沒停,直接把樹枝樹皮藤條用鍘刀切碎,放進水泥池泡脹,倒進石磨磨成漿汁混入磨好的稻草汁加入過籮的滑石粉,加入黃蜀葵汁和胡楊桃葉汁樹皮膠質,一次性抄紙成功。用石輥軋光後,老師傅熱淚滾滾,沒想到,有生之年,能從我手中做出如此好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