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廚師培訓班
不管外麵炎熱忙碌的田野。李正在作坊和教室來回忙活著。上午在教室授理論課,下午就到作坊試驗,整日身前身後圍著大隊學生。有時幹脆直接在作坊上課,邊討論邊改進。
首先是新成果應用,當然是紙張的應用。紙廠裏做出不同厚度的紙張。第一批學生用紙和儲備完成後,紙廠生產了一批較厚紙片,韌度和硬度令李正滿意。拿著紙片在上麵畫來畫去,折疊來折疊去,裁開粘合,製作多種規格包裝盒。一個設計定型後,隨即送入印刷廠,用套色印製木刻相應圖案後送進南湖書院後麵的工廠製作。
福祥商號後院的一間掛著“南湖日化”牌子的作坊 ,自改名後就遷入南湖書院的工業區,原有作坊夥計同時轉為工人。
又招來一批二十名女娘,建立一個包裝車間。他們按印製的紋線裁好硬紙片,折疊粘上漿糊,就成了一個個花花綠綠的紙盒。強製參加夜校補習班的女娘如果能認識全部字的話,就會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了。上麵印著“潤膚香皂”,下麵還有小字,“清香宜人 手感潤滑”,“茉莉香型”,背麵寫著“申州南湖出品,淨重50克”字樣。
南湖日化廠現在生產有三種產品,香水、香皂和肥皂,香皂有六個品種,黃色的是硫磺藥皂,針對大唐百姓皮膚寄生蟲用戶;粉紅色茉莉花香型、清香型、玫瑰香型牛奶皂針對女性用戶;大眾型純白清香型;還有粉黃色的艾葉香型兒童沐浴皂。香水更是品種多,茉莉香型、玫瑰香型、桂花香型、梔子花香型,不同的香型不同的顏色包裝,令客商眼花繚亂,訂單一直不能滿足。
有人詢問客商,大唐各地都有這種產品,為什麼要舍近求遠來申州提貨?客商會慚笑而不語。
李興是這家工廠的負責人,他駐守在工廠裏看著更改包裝的第一批肥皂和香皂切開分別放進木製模具裏壓製上精美圖案。用浸油的薄紙包裹,再裝入硬紙盒。這是更改包裝後的第一批貨,也是搬遷後的第一批貨,必須有負責人全程監控。
這同時也是學校工廠的第一批產品,學生們很有興趣親自動手。
硬紙是造紙廠的產品,這種稻草和麥秸混合竹葉樹皮生產的紙被厚厚的壓製成後世的包裝紙,雖經石灰水漂白,但顏色還是淡黃色,用石版印刷上學生們商量著設計的圖案,看上去也不錯。白紙盒就精美多了,紙質較厚,加有廢紙碎布等,韌性較大,印刷更精美。
李正不能光用學生來製作,可現在正是農忙,缺少人手啊!許多職工請假回去搶收搶種,那是家裏的主要勞力啊!李正吩咐,隻要不影響工廠生產,一律放行,缺口在留守人員中做加班調整。有些小廠產量跟不上,叫學生們去支援幾天。申州太小,資源和人口限製著它的發展。
抽空給福和酒樓裏聚集的廚師們培訓三天。這些各地來的學員們,都是有著深厚基本功的廚子,有家族酒樓來的,有大宅裏私人廚子,其中還有軍中的夥夫,識字不識字不重要,關鍵是領會能力強。說是李正教課,其實是李正專用廚師兼任福和酒樓的首席金牌廚師李富貴在講課。李正作為王爺級的貴族,會去和一班‘下九流’當麵交流嗎?
在酒樓後麵的廚房裏,搭建一個簡易教室,講台上隻有一口鍋灶台和一溜菜案,菜當然是整理好的,來教學的是酒樓廚師和兩個打下手的書院的廚娘。
廚師張福先說:“這幾天,大家在酒樓幫廚,見識了一些做菜方法,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兩個部分,烹飪發展曆史,工具和調料。這是王爺傳授的方法,王爺很忙,隻能由我代傳,下麵發教材。”
酒樓小二為大家發放兩本書冊。講師是個識些字的廚子,開始照本宣科,不時加些自己的見解。籠統的說了一通,不識字的學員已是懵懵懂懂,這才開始實物操作。
廚娘開始燒火,火是煤火,就是扒開火門,拉動風箱。鍋是長把炒瓢,廚師加油爆香蔥蒜,加入肉片,火焰騰空而起,驚得一片大叫,廚師卻不驚慌,一邊顛鍋,一邊把炒勺打得砰砰響,逐步加入蒜薹,加入另一個廚娘準備好的調味品、醬油、精鹽,勾芡,然後倒入盤中。幾息之間,這個菜就成了。傳下去叫學員們品嚐效果,得到一致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