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空間探秘
當夜,李正放下許多負重一樣,早早輕鬆“入眠”,一如既往地做起探索空間的必修功課。
這次和以往不同,以往都是在眼前這個切入點做些空間環境測試、對比,今天李正要遠行‘探險“!
今日的空間似乎有些不同,遠山清晰了許多,‘白房子’外拴著的白馬悠閑的一片一片地卷著樹葉慢慢的嚼食。見李正到來,無聊地看一眼主人,甩甩尾巴,又索然地自我入定。李正到白房子外的敞棚裏搬出馬鞍套具,就在柵欄旁整理起來。那馬似乎有些想法,見到背具,知道要外出,興奮起來,用頭磨蹭著李正的衣角。期待主人給他套上鞍具。
收拾一番,身穿現代半身簡短獵裝的李正扳鞍上馬,甩了個響鞭,沿著開墾的玉米地邊一路向前奔去,連地邊種植的地瓜苗也沒工夫去查看——那袋夾雜在種子裏的地瓜籽和豌豆米一樣大小,在空間生長得非常茂盛。李正一直以為地瓜就是紅薯,現在才醒悟,紅薯是根生怎麼會有籽呢?開眼啦!
六十斤土豆做種,稀稀拉拉地栽了一大片,怕不有一畝多,看葉子長得油光水亮,非常茂盛。
他這次準備許久的探險,就在山的那邊,要到山的那邊,必須穿過麵前的一片森林。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一點不假,快一個小時了,才跑出林地,來到一座險峻的山下,四周看了看,沒有什麼野獸,回味一下,連飛鳥甚至蜢蟲飛蛾也沒有見到一個,整個空間隻有自己和白馬兩個活物。
白房子那邊有一泓池塘,那裏也有活物,那是李正試驗空間水能不能喝,把大牛二牛送來的吃不了的泥鰍倒了進去一水桶,現在也沒看見長沒長大?白馬也喝了池塘的水,也不知道對它的身體有沒有影響?
那條小河有更多的水,還是流水,不知道有沒有什麼作用?
把白馬拴這裏應該不會被野獸吃掉吧?李正拍了拍馬頭,拴好馬,示意它在此等候,就緊了緊背包,拿上特製的長刀,向山上爬去。
氣喘籲籲地爬到一道山頭,前麵是一個巨大山穀,毫無遮掩的景象突兀地出現在眼前,叫李正李孝正王爺一下子心髒病複發,撲通一下蹲坐在地。
空曠的山穀,大片房舍,中間茂盛的草地,間雜著無數殘破的鋼鐵巨獸,從蒸汽機機車頭、車廂,到殘破坦克、汽車、各式火炮;從堆積如山的枕木、鋼軌、煤炭、油桶,到大大小小木箱、麻袋,從露天的廣場一直排到滿滿的高大敞棚裏。
李正激動了,時間的顧忌已經顧不上了。月兒發現自己不再床上也顧不上了,再找個理由吧!這下一定要搞明白這裏是什麼原因的存在?連滾帶爬出溜著滑下山坡,手腳多處被樹枝石頭劃破也渾然不覺。
下到坡底,踏著尺餘高草叢,飛快跑向那些破爛。空間的氣候就是特別,那些鋼鐵品隻有少許鏽跡。以李正理解,這些東西按型號年份最早也就是二戰時代的,距李正得到空間的年份距離超過60年了。地上這雜草60年也就二三十公分高吧?可那種植的莊稼怎麼就那麼茂盛呢?
廣闊的平原上雜亂無章地散布著無數鋼鐵製品,令人震撼的數量裏武器最多,武器中最多的是老電影中經常見到的日式輕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20MM反坦克槍、37MM反坦克炮、70MM九二步兵炮、豆丁坦克,150加農炮,更多的是輕武器,大堆大堆的擺放在那裏。也有大家夥,除了蒸汽車頭、車廂外,看著就像是美式武器的大口徑火炮,德製馬克辛水冷11MM重機槍,明顯不是日式的大型坦克,還有許多汽車。遠處還有幾架飛機,從圖徽上認出那是日本軍機,和美軍飛機,這些飛機汽車沒有一個是完整的,都是卻胳膊少腿以李正這種“軍盲”,實在分不清它們的型號。可以肯定,這些東西的最終年代,不會晚於60年代。因為其中沒有朝鮮戰爭中蘇式的經典“喀秋莎”火炮,也沒有國產的改裝殲擊機五爺六爺。
用手切切實實感覺冰涼的鋼鐵,真正的存在感令人振奮。李正目光轉向那片建築。
建築是粗糙的敞棚,看樣子不是一次性修成,有低矮的草棚,也有高高大大的廠房一樣的倉庫,無一例外,全部塞得滿滿當當的。沿著長滿短草的通道,李正拔出長刀,警惕地慢慢走近那座大倉庫。
預想的野獸或者突然躍出的人並沒有出現,李正順利走近倉庫大門。裏麵的東西叫他驚訝:木箱、鐵箱、油桶、麻袋、成捆的衣服--軍衣,這裏就是一座軍需倉庫。怎麼回事?
李正在裏麵轉了一圈,撬開木箱發現是各式長短武器,武器還保持著沒開封的黃油,麻袋裏是大米,白布袋裏是麵粉,聞了聞,沒有那種久放的哈拉味兒,應該還能吃。沒有找到任何文字資料,也沒有任何來源線索。李正猜測這位前輩肯定是抗戰時期的人,洗劫了一座日軍倉庫;這座倉庫不是一個人能修建起來的,肯定用特殊方法把整座倉庫收入進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