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弟子三千
長樂和清河一直樂不思蜀,李二回去時二人堅決不跟著回去,一如既往的繼續她們的創作大業。好在長孫衝李恪也奉命陪伴,長孫衝兼任的禦林軍都尉也就是掛名領俸祿而已,李恪也就是個浪蕩王爺罷了。至於那些跟班小兄弟們,被隨後趕來家族掌櫃捎來的信勒令回去,若不回去,將立馬斷了月例零花錢。被捏住命門的小紈絝們和老大李恪等人灑淚相別,跟著商隊回京。近三個月的申州夏令營足以他們吹噓一番的了。每個人花光自己身上最後一文錢,把申州新奇物件可勁兒的往京城帶,折扇、墨鏡、詩集、《西遊記》,還有什麼指甲刀、削皮刀之類,當然還有的給心儀小娘買的香水雪花膏小圓鏡什麼的。
落單的李恪長孫衝二人哪裏有心在王叔府上宅著,申州的新奇物事叫他們眼花繚亂,不出去瘋跑怎麼對得起自己?
這次李正也給他們派上了公差,和秦瓊協商後,長孫衝負責協助統計炮兵試驗數據,並上報兵部把調令也給弄來了。開始他心裏還疙疙瘩瘩的,等見了那一溜火炮之後,才覺得拿著刀劍一對一拚殺才是無趣,這樣一炮一大片才是王道啊!李恪的任務就不同了,根據他的特長,安排在新成立的兵部下屬的裝備設計局。這是李正思考許久才同意的。想到日後他的經曆,李正還真怕他把技術用上了造反,不過又一想,造反思想需要的溫床已經不能滿足條件了,又能怎麼樣?真的有那麼一天,也許能刺激大唐軍火工業更快的發展吧!不過,正式上任還得等到秋季招生結束後,他得接手學校招生工作。
靈壽和他的弟子很專業,幾乎不眠不休地在圖書館呆了七天,吃喝都是叫人送進去的,終於把李瑜要求的那堆書籍看完了。鬼一般模樣溜回嶄新的宿舍,倒頭大睡了一天一夜。第三天早上,集體梳洗一番,神清氣爽來到實驗樓,被李瑜截到一間辦公室,直接甩出幾摞書:“這是這幾天王爺整理出來的新書,剛剛印出來的校樣,你們先研究研究。”
王爺的話,那得聽呀!要擱以往,眾人肯定以方外人士的身份拒絕,這七天裏,眾人是越看書越覺得王爺深不可測,那潛移默化的恭敬是從骨子裏冒出來的。既然王爺叫看這些書,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聖旨要派人來申州,動員令一下,煉丹門的人轟動了,爭相報名。申州義陽王神跡早已傳遍天下了,誰不想前往一探究竟。聽說那神奇的玻璃是用沙子煉化,道友們私下沒少試驗,最後最好的結果就隻是搞了一坨粘琉璃,有的還是一堆熱沙子。這次煉丹門選拔一批精英骨幹,就是要來偷師學藝。
李三在玻璃器皿製作中天賦異稟,按照王爺意思,搞出了保溫瓶,那不能叫保溫瓶,隻能說是保溫罐,瓶身不是圓柱體,而是創意非凡的大肚壇子狀。不過壇口倒是很圓潤平整,放個包著布的木塞也能達到效果。李正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隻知道這是幾十個成品裏最完美的一隻,很寶貴地叫篾匠打造個竹絲外殼,雙耳竹製品,油漆一番,很經典的奢侈品。
道士們來申州後雖然沒有進入任何工廠參觀,大家憋著一股激情等候王爺分派工作,結果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不過大家總算開了眼界,許多困擾多年的疑問現在豁然開朗,眼前又是新一輪的知識,大家怎麼能不激動。
一本是《工業選礦甲》,前半部分直接從元素種類說到礦藏在大唐的分布;一本是《冶煉初步》,把各種冶煉爐子功能、大小、形狀、原料、溫度等等因素綜合分析,還具體給出某些礦石的融化溫度、催化條件... ...
還有一本是《石油提煉》,把火油的成分,怎樣餾化、怎樣分離、怎樣儲存等初步技術一一道來。
靈壽大致翻了一遍,問:“這些不全吧?這本選礦還有下半部分吧?”這個咱懂:咱煉鉛煉汞煉朱砂,當然知道煉什麼需要什麼礦石,可後麵內容就叫人覺得深不可測了。
李瑜摸了摸鼻子說:“王爺昨夜沒睡,還在整理校對呢!等明天印出來,立馬送來!立馬送來!”
一般人立即人手一本,細看起來。李瑜連忙叫人拿來幾領白紙和筆墨,以供道士們寫下筆記。
過了七月半,各地新生陸續到達申州,有的直接到書院遞交資料,報名入住,這些是社會底層口袋羞澀或者消費謹慎的學生。有的先在申州街頭遊蕩幾天,把方巾墨鏡折扇裝備一番,再高調入校的學生,這部分當然是租賃沿河大道小別院的紈絝子弟了。
這個春夏,申州市場上大量出現的雞蛋、鴨蛋不僅豐富百姓菜盤、夥房菜盆,市場上也出現諸如鹵蛋、鹹蛋、茶蛋之類小零食,據說是從王府流傳出來的做法。來申州的學子首先都要嚐嚐王府小吃,給小仙師王爺捧捧場。
到了八月初一,所有一千名學生招收完畢。李恪報告王叔,還有三名沒有憑證的學子沒有入校,需王叔決定。李正驚奇不已,還有這樣的事?叫人到自己學校教研辦公室來。
三人來自不同地方,沒有關引憑證,是慕名而來,自認有一技之長。李正分別考較一番,愉快的接受了。